第90章 制衡





衛長君和韓嫣以及竇嬰相視一眼,看來事還不小。




“出什麼事了?”衛長君問。




里正見兒子和侄子還一個勁跟他使眼色,就知道這倆貨指望不上,“沒出什麼事。還不是這幾年妥了您的福,日子比原先好過了。以前寅吃卯糧。這兩年交了稅,留夠來年一年的糧食,家裡還有剩。




“前幾天他們進城賣紅薯粉面差點賣錯,回來分錢的時候又差點把錢算錯,還不如去病小公子,才幾歲,加減乘除就能張口就來。他們就想是不是給村裡請個先生,大夥兒都跟著學點。”




“好事啊。”衛長君禁不住擱心裡感慨,難怪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那是錢不夠?”




堂兄弟二人連連搖頭。




里正:“錢差不多。只是咱們不懂怎麼請,先生請來了,咱們該怎麼招呼人家。所以請大公子,韓上大夫,還有侯爺跟咱們說說。”




要說這事,他找錯人了。




竇嬰和韓嫣面面相覷,眼神相互推讓。




衛長君見狀,輕咳一聲,“要不我先說?”看向兩人。




兩人連連點頭示意他先來。




衛長君道:“既然請個先生來村裡教,那就不能席地而坐。里正,要是我,我會蓋六間房屋,拉個小院。三間作為識字的地方,三間作為先生的臥房和書房。對了,還得有一間庖廚。其次,安排好每日上課時間。如果今年你有空他沒空,他沒能去又該跟誰學,叫誰教。這些您都得先考慮好。房子修整好了,再去城裡請人就好請了。”




村裡不缺土,瓦雖然貴,他們也買得起,房子不成問題。里正的兒子和侄子不敢開口也不是怕花錢,而是不知道去哪兒請。




里正就問:“怎麼請?也不能逢人就問啊。”




衛長君看向竇嬰。竇嬰不明所以。韓嫣懂了,“您家不是有三個嗎?教好了有了賢名,指不定他們也能像董仲舒,還有個叫什麼?”到嘴邊想不起來了。




韓嫣叫不出名的肯定不是老臣,衛長君想想這兩年劉徹身邊的新人,除了主父偃、董仲舒,還有還有一個,“公孫弘?”




“對!”韓嫣點頭,“即使不如他們,也能去長安縣衙,或去廷尉衙門當個刀筆吏。”




里正不敢惦記竇嬰的人,頗為不安地問竇嬰,“這不好吧?”




竇嬰不這樣認為,“倘或願意,老夫認為比跟著老夫有意義。對了,他仨是不是跟去病他們到山邊乘涼去了?”




孟糧點頭,“奴婢就是看到他仨和牛固四人能看住小公子才沒去。”




竇嬰讓孟糧去找他們。衛長君補一句,“在八陽裡教出經驗,以後也可以去城裡功勳之家授課。”




里正的兒子趕忙說:“大公子,我們請一個就夠了。”




衛長君:“我知道。孟糧,記得告訴他們,八陽裡想請一個教書先生。”隨後衛長君佯裝一通百通地提醒里正,其實可以多蓋幾間房。周圍種紅薯的人家不少。他們賣紅薯差點算錯,其他村的人也有可能算錯。其他人要是捨得能把孩子送去八陽裡識字,八陽裡村民也能省點束脩。




里正以及子侄恍然大悟,直呼他們怎麼沒想到。




韓嫣佩服:“衛長君,你這腦袋怎麼長的?”




“天縱奇才就是我。”衛長君說的大言不慚,韓嫣送他一記白眼。




竇嬰擔心官家不許私設學堂,“是不是先請示一下陛下?”




里正三人糊塗了,這等小事還用請示陛下。




竇嬰解釋:“識字事小,辦學事大。或者你們把房子蓋好只教本村人。外村人想學也不要束脩?”




三人同時搖頭,這哪行。他們請先生的錢都是一點點攢下來的。三人就把視線投向衛長君。衛長君笑道,“侯爺,您要是在家弄個學堂,陛下肯定有想法,長安未來人才都被您弄走了,十年二十年後半個朝堂都是您的門生。但村學,我覺著陛下巴不得越多越好。”




世家出身的韓嫣和竇嬰沒聽明白此話何意。




衛長君問韓嫣,“我給青弟買弓箭的時候你是不是說過,放在家裡的弓箭只能比仲卿自己買的好,不能比他的次?這樣一來,禁衛從這兒回到宮裡再看到仲卿用來練習的弓箭,就不會覺著他裝窮或者真窮。只會覺著仲卿想用什麼樣的用什麼樣的。”




韓嫣點頭:“他們一個比一個心高氣傲。”頓了頓,猶豫片刻,覺著里正也不是外人,“不止他們,我以前也瞧不上出身市井或鄉野的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