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謀算

 大農令本著“死也要拉個墊背的”的原則,聞言就叫車停一下,他循聲過去應答:“不是。這些糧是衛長君衛公子捐的。”朝西看一下,解釋公子在茂鄉。從茂鄉到東市無需繞路,從東市經北宮再到未央宮也稱得上順路。他們去茂鄉拉的,正準備進宮。

 有人奇怪,不年不節大公子捐什麼糧,“不是說嚴霜沒凍壞多少莊稼嗎?”

 這個消息是從官家糧鋪裡傳出來的,也是為了穩定糧價。大農令知道,他也下地看過,“是沒凍壞多少莊稼。今年收成是不如去年,但也不缺糧。”

 “大公子為何捐糧?”心裡陰暗的人開始懷疑是不是衛夫人闖了禍,或衛仲卿犯了錯,需要衛家出錢贖罪。皇帝指望衛夫人生兒育女,為了皇子公主考慮不好叫他們知道真相才說是捐的。

 大農令直言地龍翻身導致西南受災嚴重,糧是捐給西南百姓的。陛下已經派大軍清障修路,這些糧明日一早便可運往西南。

 整個長安除了衛長君,只有朝廷知道西南嚴重。今日也不是休沐,百官沒能回家,以至於百姓和商戶還不知道此事。

 大農令說完,引得眾人一片譁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看到糧就問西南天災會不會導致長安缺糧。

 大農令楞了一下,頗為想笑:“西南不是主要糧食產地,怎麼會導致長安缺糧?”

 “不得從長安調糧?”又有人問。

 大農令點頭。

 問話的人又想說什麼,聽到大農令說:“大公子這不就捐了嗎。”

 眾人啞然。

 大農令繼續說:“如今正是瓜果豐收時節,西南沒有嚴霜,你幾石我幾石助西南百姓度過這段時間,他們修好房屋自會上山下河尋吃的。屆時哪還用從長安調糧。西南百姓也吃不慣黍和稷。”

 好奇心盛的人問:“您也捐了?”

 大農令不想捐也得比衛長君多,“我不比大公子有幾百畝田地,能捐出這麼多糧,我決定捐一年俸祿,幫西南百姓建房安家。”

 “那也不夠啊。”

 大農令呼吸一窒,脫口道:“你再捐點?”

 說話之人臉色微變,躲到眾人身後。眾人頓時忍不住嘲笑。那人面上掛不住,吼道:“笑什麼笑?有能耐你們也捐!”

 此言一出,眾人不笑了,大農令覺著過猶不及,令車隊往皇宮去。

 二十輛寬大的車,實在太大,成天躲在屋裡的人聽到奴僕或家人討論,也忍不住出來看熱鬧。看到車轍深度,忍不住感慨,“衛長君真捨得。”

 有人聽見就說:“聽說大公子只留夠自家吃到秋的。”

 聞言又有人忍不住說:“萬一到秋收成不好呢?”

 “大公子幾百畝地,一畝地一石也夠了。”有人覺著他們真沒必要替皇親擔憂,“朝廷有難,大公子這麼捨得,給陛下長臉,回頭糧食不夠吃,陛下還能叫他餓著。”

 此言有理,但有人看到這麼多糧依然忍不住說:“換成我不捨得。”

 對衛長君頗有好感的人接道:“所以這麼多年了長安也只有一個衛大公子。”想起往事,忍不住補一句,“要是我最先種紅薯和玉米,我才不捨得一個銅板好幾斤的往外賣。”

 “你也好意思跟大公子比?”有人笑著調侃。

 這話一出,周圍人笑了,越聊越扯,待大農令進宮,東市這邊的百姓已經聊到誰誰能捐多少多少,誰誰是不是得多捐點。

 此時劉徹也沒閒著,糧食發放需要人手,災後安置也需要人。道路已經清出一段,最遲明日就得出發。劉徹正跟百官商討派誰前往。

 小黃門進來,劉徹瞬間知道大農令回來了。劉徹明知故問:“何事?沒見朕在忙。”

 “啟稟陛下,大農令請陛下移駕殿外。”小黃門忍笑忍得辛苦,陛下真會裝。

 劉徹眉頭微蹙,“搞什麼?”起身大步朝外去,像是要給大農令一腳。

 三公九卿等人見狀小跑跟上。到殿外眾人顧不上皇帝氣不氣,公孫賀問:“陛下,糧食怎麼拉宮裡來了?”

 昨日劉徹調六輛車,公孫賀不知道。他乃太僕,這等小事底下人記下就行了。今日又調十四輛也不必知會公孫賀。但車太多,底下人忍不住聊的時候,公孫賀聽見了。

 公孫賀一直以為糧庫用車,為回頭的賑災做準備。糧食合該直接從糧庫運往西南。

 “衛長君捐給西南受災百姓的糧,不暫時拉到這兒,難不成入朕的私庫或國庫?”劉徹瞪一眼公孫賀,又瞪大農令,“朕以為出什麼事了。隨便找個宮殿先放進去不就行了?這等小事還得朕安排?”

 大農令跟龜孫子似的低下頭連聲道:“臣知錯,陛下息怒。”暗暗腹誹,要不是您反覆叮囑拉過來,我們都不必進城。

 公孫賀吃驚:“衛家大兄捐的糧?”

 劉徹頷首:“是的。”緊接著嘆了一口氣,“昨日衛步和衛廣進宮見朕便是說此事。”停頓一下,甚是不好意思,“他糧食雖多,家中奴僕也多,花錢的地方也多,朝中又不缺糧,朕叫衛步和衛廣告訴他,他的心意朕知道了,糧食就算了。興許長君交代的,衛步說離明年夏收還有一年,離秋收還有幾個月,還不知道下半年什麼光景。”朝車隊看一眼,“又說這些都是往年陳糧,不救濟災民也是賣。託朕的福,他家暫時並不缺錢。”又長嘆一聲,“衛步都這樣說了,朕還能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