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匪夷所思

 村民以前很在意衛長君,衛青一戰封侯後,村民聽到“衛”字都忍不住看一眼。衛長君在里正家裡待一盞茶的工夫,八陽裡的貓啊狗的都知道他來了。

 村民想也沒想就問:“大公子告訴你的?”不待里正開口,“大公子好人啊。”

 里正微微搖頭:“大公子也是人。”

 “你這話說的,不是人不就成神了?神仙能跟我們住這麼近?”

 里正嘆氣:“人有私心。陳後被廢,大公子想起物傷其類。”

 村民倒抽一口氣,張嘴就罵皇帝沒心。罵夠了,村民問:“大公子什麼打算?咱們這點人也不夠啊。”猶豫片刻,“要不我再去——”

 里正趕忙打斷,“大公子沒想我們拼命。如今陛下沒立新後,衛夫人也沒兒子,衛二公子還不是韓信,陛下不至於這麼著急。大公子怕他等不到那一天。對咱們只有一個請求,人送到秦嶺深處。”

 “這麼簡單?”村民不信,“多大點事值得大公子特意來一趟。”

 里正:“主要還是那天你們幾個在大公子跟前一口一個後悔沒叫兒子拼一拼。大公子心裡不落忍才特來告訴我們。這事不是聽二公子說的。”

 “大公子足不出屋也知天下事。”

 里正點頭,否則他不可能又會造紙又能尋到他們從未見過的紅薯和玉米,“以後小子進了軍營,不許到二公子跟前說他是八陽里人。”

 村裡連連點頭,里正不說他也知道。

 人人都知道他家小子是衛家親信,將來有一日被陛下的人盯上,想幫衛夫人母女都沒法幫。

 “還有一點,以前大公子就說過跟著二公子也有可能戰死沙場。以後別找大公子要人。”

 鄉野小民命賤,村民壓根沒想過這點,能跟著混一筆賞賜都是祖墳上冒青煙,“我會同家裡小子說清楚。”說出來又迫不及待地問,“何時招兵?”

 里正家有牛,決定明日帶些紅薯或板栗進城兜售,順便幫村裡人問問,“你覺著誰家孩子心正,同他們家說說。”

 村民鄭重點頭。

 翌日,里正進城沒打聽到軍營招兵絲毫不意外。畢竟大軍才休整過來,撫卹金還沒發完。

 九月底,里正又一次進城打聽到朝廷忙著修建房屋。翌日裡正找衛長君,問他是不是要招兵。衛長君告訴他,俘虜當中有很多孩子,陛下希望那些小子把長安當故鄉,叫他們同上林苑農奴的孩子一起學文識字一起生活。吃穿用方面跟戍衛京師的士兵一樣。

 里正心動了,想把自家孫子送過去。皇帝不可能叫半大小子上戰場。習武辛苦也沒有種地苦。里正就問衛長君,他能把孫兒送過去嗎。

 衛長君:“我可以替你問問陛下。”

 下雪前劉徹又來一趟,告訴衛長君“此舉”俘虜很意外,農奴很感動。末了扭扭捏捏表示,他在民間的名聲好多了。

 衛長君看得微微張口,這是劉徹嗎?

 劉徹惱羞成怒:“你什麼意思?”

 “難得我這輩子還能見到陛下害羞。”衛長君頗為感慨。

 天涼了在屋裡,劉徹看到牆上的寶劍,起身拿下來,“朕要同你決鬥!”

 “幼不幼稚?”衛長君無奈又好笑,“這把劍是魏其侯送我的,放回去!”

 劉徹手一抖,拿出寶劍,寒光刺眼像是能聞到血腥味,“這把寶劍不是隨魏其侯平叛的那把劍?”

 “正是他官拜大將軍的那把劍。”

 劉徹吸氣,這是可以當傳家寶的劍啊。合該傳給長子嫡孫,或放在堂屋案頭上供著。

 “你又幫魏其侯做什麼了?”劉徹盯著他,目光灼灼。

 衛長君搖頭,“前幾日收拾東西,打算過兩日搬去茂陵。魏其侯翻出這把劍,直言他放在家中也是生鏽,就拿來給我了。”

 “不是衛青?”

 衛長君懷疑他犯了多疑的毛病,“仲卿都沒有揮劍向匈奴的機會,要寶劍做什麼?再說了,我弟的劍不是你親自吩咐匠人打造的?魏其侯敢跟您爭?”

 最後一句叫劉徹很是舒坦,“他不敢!”

 衛長君瞥他一眼,那不就行了。

 “你不知道這把劍的意義。”劉徹端詳著寶劍,“日後竇家子弟犯了錯,若是呈上這把劍,朕念在太皇太后厭惡朕的那段日子,竇嬰追隨朕以及其過往功勞,朕也會留他個全屍。”

 全屍和腰斬有何區別,最終都是死。

 衛長君想想竇嬰近幾年頭髮白的厲害,“興許他意識到了什麼,畢竟快六十了。”

 啪嗒一聲,寶劍掉到地上,差點傷著劉徹。

 劉徹閃身躲開,撐著茶几居高臨下看著衛長君,不見他傷心難過,像是說“中午吃什麼”,“你確定朕沒理解錯?

 “這種事哪能胡扯。他又沒得罪我,平白無故詛咒他。”

 劉徹朝東邊看去,“住這麼近,時常一起用飯,你不難過?”

 “我難過他半死不活躺在榻上活受罪。魏其侯若能含笑離開,他下葬那日我也不會落下一滴淚。雖然很多人人死如燈滅,但他會永遠活在我心裡。有的人活著,我卻很少記得世上有他這個人。”

 劉徹收好寶劍放回去,在他對面坐下,“真不希望後者是朕。”

 衛長君樂了:“真有自知之明。”

 劉徹氣得乾瞪眼。

 衛長君斂起笑容認真地把八陽裡裡正的請求告訴他。劉徹聽他說完,很是不懂,“里正不知道刀劍無眼?”

 “人各有志。”衛長君補一句,“我弟給了很多人希望。里正也希望八陽裡子孫分到我弟賬下。至少活命的機會大。”

 這次同匈奴一戰稱得上大勝,劉徹也沒因此昏了頭——他的精兵一對一都打不過匈奴遷徙的騎兵。朝中大臣建議乘勝追擊,劉徹想也沒想就否了。

 早朝議事,劉徹令衛青練兵,世家子弟功勳之後皆舉薦李廣。

 劉徹此次過來,告訴衛長君“同化俘虜”是其次,他還想看看衛長君的反應,“朝中又不是無人可用,他們怎麼就那麼相信李廣能帶好兵?”

 衛長君不由自主地扯了扯嘴角。劉徹要沒看錯,那是赤果果的嘲諷和鄙視。

 劉徹自認為了解他,見狀差點失態。

 衛長君很看不上司馬相如的做派,私下裡同他聊起司馬相如也是肯定其才華。朝野內外都不喜主父偃,衛長君也沒說過他過於貪財。反而沒少說他自己也愛錢。東方朔時常說話不過腦,衛長君也說過他有一腔抱負,只是如今還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