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月半 作品

第 221 章 推心置腹

渾邪王的兩個兒子也會烤肉,叫兒子看著火,隨衛長君進院。

衛長君微微搖頭,朝外面走去。

渾邪王跟上去,心裡頭不斷打鼓。

衛長君到地頭上停下:“沒有外人我就不拐彎抹角了。”

渾邪王不甚能理解他此話何意,但他知道衛長君要坦誠:“國舅請吩咐。”

“吩咐不敢當。渾邪王想必還不知道,大漢女子十五歲不婚需要交稅,交到三十歲。日前陛下收到一份奏章,到秋給你們分了田入了戶,稅該怎麼收。還是先免幾年。”衛長君考慮到渾邪王的漢話不甚好,他說的很慢,“給了你們田地,也沒要你們的牲畜財物,再免去這個稅,大漢子民一定很不滿。他們不敢鬧去皇宮。我這麼說渾邪王可能理解嗎?”

渾邪王點頭:“國舅擔心他們——漢人欺負匈奴人?”

衛長君不吝誇讚:“渾邪王的聰慧若在大漢最少也是九卿之一。”

饒是渾邪王知道衛長君這麼說另有目的,依然忍不住露出笑意:“不敢,不敢。國舅請繼續。”

“陛下希望未婚匈奴男女儘快完婚。我不贊同,一直不贊同。”衛長君朝對岸看去,“不瞞渾邪王,前幾日我問過樑家裡里正,村中可有未婚男女。我是這樣考慮的,渾邪王的部下留在關中,家中必須有個會種田或紡線織布的。即使過幾年陛下允許你回到草原上,也會叫你們跟漢人混居。全是匈奴人的話,渾邪王不在了,不懂事的小子們背叛大漢,豈不是又回到以前?”

渾邪王點頭:“國舅希望我們同漢人結親?”

衛長君:“以前我就跟陛下提過。陛下直言牲畜可以一塊養,人過不到一塊去。我說可以。請陛下容我試試。日前我找到梁家裡里正,又找到秦嶺腳下八陽裡裡正。我在秦嶺也有個家,離八陽裡很近。

“這兩位跟我相識多年。我教他們種田,村裡的日子因我過得越來越好,他們願意幫我。這些日子尋了上百個未婚男女。”

渾邪王明白了:“小王知道該怎麼做。”

“不不,我沒說完。”衛長君笑著微微搖頭,“在大漢男女成婚又叫結二姓之好。以免結仇,我提議叫他們聚到一處自己相看。相不成也無妨。畢竟只是兩個村的人。您的部下樂意的話,陛下可以發一道聖旨,令長安周邊未婚男女參與進來。”

渾邪王感動,衛長君考慮的太周到了。渾邪王不禁拱手彎腰:“小王替所有族人謝國舅。”

“事成再謝也不遲。” 衛長君扶起他,“同漢人結親也可隨漢姓。日後巡城兵將問起來,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我是漢大漢子民,你們沒有資格欺辱我。”

匈奴不比漢人,丟了姓像要了命。

渾邪王聞言只覺著衛長君真心待他,就像他以前說的,他毫不懷疑漢人當中有崇拜匈奴的,也毫不懷疑他們投誠之心。

渾邪王笑著問:“劉姓也可?”

衛長君點頭:“大漢人多,姓劉的也不全是皇家人。不過也不能亂改。嫁到劉家可以姓劉。嫁到對面,可以姓梁。在大漢多是同一個姓的人居住在一起。好比梁家裡,村裡人往上數三代都有血緣關係。你到了梁家裡,跟隔壁村姓,親戚會怎麼議論你?”

渾邪王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不瞞國舅,我一直很奇怪,為何不住一塊。這裡幾十戶人家,哪裡幾十戶人家。”

“除了因為一個姓,其次住一塊離莊稼地遠。大漢子民不像草原兒女,家家養驢,人人會騎馬。”

渾邪王發現了,對岸下地都是走著去的。渾邪王想不通的事這一刻全通了:“國舅還需要小王做什麼?”

“說服你的族人同漢家兒女相看。”衛長君想一下,“說服了他們可以告訴冠軍侯或時常過去上課的諸位將軍。他們會上報陛下。陛下會令丞相妥善安排。丞相出面,無論嫁還是娶,漢家兒女都不會虐待你的族人。當然,你的族人也不能隨意欺辱漢人。”

渾邪王點頭:“是不是先請示陛下?”

“我會告訴他。”看到金日磾陪他母親過來,“沒了丈夫的婦人也可。漢家規矩雖多,但也支持女子另嫁。陛下的母親王太后就曾嫁過人。陛下姊妹陽信長公主如今就是二婚。”

渾邪王聽漢人講過,繼子不可娶嫡母,還以為大漢不支持二嫁。聞言他覺著大漢的規矩也不是那麼多。

“請國舅多給我一點時間。”渾邪王現下就可以想象出他那些族人得多麼憤怒。

衛長君:“不急。總要學會漢話。不然嫁過去語言不通,如何生活?”

渾邪王贊同。他有一事不明:“國舅做事如此周到,為何會在此種地?”

“朝堂上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實在累人。我以前受過重傷,可以操心,但不可事事費心。又不想在城中虛度光陰,陛下便給我幾百畝地,由我胡亂打理。夏天熱了還允許我到山邊避暑。”

難怪這位在野的國舅對大漢天子那麼忠心。

渾邪王:“小王回去就辦,不會叫國舅等太久。”

“我知道有些人還在軍營附近住著。屆時渾邪王可以請上林苑官兵送你過去。”

渾邪王如今也知道出關過路都需要身份證明。聞言倒也沒覺著衛長君不放心他。他又道一聲謝。衛長君眼角餘光看到竇嬰夫婦從屋裡出來。

衛長君示意渾邪王先進去,他等一等老兩口。

竇嬰到大門外看到大門裡頭烤羊肉的金日磾等人,他很詫異:“不是燉羊肉?”

今早殺羊的時候衛長君說過啊。

衛長君:“殺了兩隻。兩個羊頭最先、單獨燉的。您二老喝羊頭湯?”

竇嬰小聲問:“陛下呢?”

“他牙口正好,哪有心思喝湯。可能已經吃上了。”衛長君隨老兩口到裡院,劉徹拿著薄的透亮的餅卷著羊肉往嘴裡塞。

劉徹見他過來,招招手:“熟了。”說完拿著小刀割一塊羊肉放麵餅上,用小刀一卷塞嘴裡。

小劉據饞的吞口水:“父皇,您吃三塊了,也該輪到孩兒了吧?”

“朕再替你嚐嚐味兒。”劉徹又切一小塊肉,拿一張餅,“有點膩口。有黃瓜條就完美了。”

衛長君無語,有這麼當父親的嗎。沒看到孩子急的眼都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