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遠揚 作品

第110章 年關(7)

 錦安拉著錦華坐在床上說:“妹妹,縱是父皇真是此意,也是人之常情。一旦執掌天下,坐上帝位,想的更多更遠,縱是父皇雄才在略,胸懷四海也避不開對能臣將帥的防備。”

 “可蘇郎一心為國為民,整肅吏治,強訓軍卒哪一樁哪一件有過半分循私利己?父皇若是真在防備蘇郎,蘇郎豈不寒心?”

 錦安輕嘆一聲笑說:“妹妹這話要是父皇聽見,心都要碎了。有了愛郎,便不再要父皇。”

 錦華在錦安懷中蹭了蹭說:“姐姐,我也知道父皇不易,也能明白父皇此舉實是無奈,可與蘇郎分開,心裡真的好痛苦!好煎熬!”

 “所以,我們姐妹在京中就要做父皇與蘇郎之間的橋樑,讓他們通過時間來信任彼此。”

 錦華從錦安懷中起身,看著錦安說:“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蘇郎?”

 錦安憐愛地看著錦華說:“時間應該不會長的。”

 “姐姐,蘇郎如今有孫曉她們護衛,自身的安危有了保障。只是,蘇郎日後難免會有不少時間在外,若一直有她們在身邊,我們也能放心,只是不知父皇能不能同意。”

 錦安錦華依偎在一起又說了一會話後,沉沉睡去。

 臘月二十六,啟寧帝召見大興使臣。

 大殿之上,大興使臣環視著大氣簡樸卻威嚴厚重的啟寧殿,見禮起身後看了一眼年富力強又威壓無匹的啟寧帝,心頭不由弱了兩分氣勢。

 啟寧帝看著殿中的大興禮部尚書令崔康及天威將軍龍呈林說:“兩位率使團一路勞頓,為何不歇息幾日再來見朕?”

 崔康拱手說:“啟稟大炎皇帝陛下,外臣領吾皇旨意出使大炎磋商邊境諸事,不敢一日懈怠。”

 “崔大人呈上的一應禮品,代朕謝過景隆皇帝。不知景隆帝皇帝命崔大人將如何與我大炎磋商邊境之事?”

 “大炎皇帝陛下,吾皇在外臣出使前讓外臣問候大炎皇帝陛下龍體康健!盛世萬年!”

 啟寧帝“呵呵“一笑說:“景降帝有心了!江山代有人才出!朕也祝願景隆帝康健。崔大人還是將景隆帝欲如何與朕磋商邊境諸事說說吧,我大炎文武辛勞了一年,朕還想著讓朕的文武群臣儘早回家準備年貨。”

 崔康不動聲色拱色說:“吾皇要外臣問一問大炎皇帝陛下,大炎邊將蘇啟大舉進攻我大興邊地,掠奪我大興邊民六萬餘,侵佔我大興邊地三路之地,是否是大炎皇帝陛下有意與我大興正式宣戰?”

 啟寧帝輕嘆一聲說:“崔大人之意是,這十數年間,大興邊軍屢屢犯我邊地,燒殺搶掠,欺凌婦人,諸般罪惡之舉,要讓大炎忍氣吞聲,又或者你大興認為是理所當然?”

 崔康朗聲回說:“大炎皇帝陛下如此大動兵戈,不惜讓兩國邊民生靈塗炭,血流成河!難道不怕天下人指摘大炎皇帝陛下殘暴嗜殺?”

 啟寧“呵呵”一笑說:“崔大人身為大興禮部尚書令,完全忽視己方殘暴無良,反而指責奮起反抗的大炎,大興禮部的尚書令便是如此持禮守義?”

 “大炎皇帝陛下乃天下共認之雄才大略之君主!怎忍眼看我大興邊民……”

 啟寧帝輕聲打斷崔康說:“若崔大人無意再行磋商,而是跟朕一味胡說亂稟,那朕很是懷疑是否是崔大人路途勞頓之下神志已然不清!”

 崔康定了定心神說:“大炎皇帝陛下,吾皇希望大炎歸還我大興邊民,歸還我大興遠塘、子歸和平野三路,歸還我大興主將白煥敬,並對我大興戰沒八萬兵將進行撫償。”

 “嗯,這不就對了嘛!直接把景隆帝的所求所願一一道來,朕與文武百官自會酌情考量。眾位愛卿,都議一議吧。”

 首輔劉仁周、次輔曲朋、次輔薛清泉,六部尚書,六部左右侍郎、京都武將勳貴、監察司等一眾文武官員俱是一副好似未曾聽見的模樣,沒有一人出言。

 崔康低著頭,心頭一嘆!出使之時便知是這結果,奈何大炎此行卻是非自己不可!

 激也激了!頌也頌了!威也逼了!可,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