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 49 章

 姜蓁她確實來不及演戲了, 因為她在回都邑的路上,已經殺死了兩個膽敢反抗的君侯。

 現在來學姜王的仁慈,有點晚了。

 “父王, 遠山侯他們自知罪孽深重, 願意和兒臣一起回都邑聽從父王審判, 但公子康幾人,知錯不改,居然還企圖殺兒臣滅口……兒臣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把他們就地正法……”

 姜蓁的話音一落,殿內演著的大戲都卡頓了一下。

 遠山侯姜安更是打了哆嗦,在心底慶幸, 幸好當初他沒辦法也沒膽量反抗, 否則他現在就人頭分離了。

 他們不過是貪一點糧食,哪怕是在緊急的戰時,他們也罪不至死, 最多不過是拿自家的封地和爵位來抵, 還不到拼命的時候。

 聽到姜蓁說得話, 姜王那撕心裂肺的咳嗽聲都消失了,問道:“他們當真敢起兵造反?”

 “別人不敢, 但我看, 公子康的嫡長子有這個野心, 不過我一時疏忽,把他給放跑了,還請父王下令通緝。”姜蓁提醒道。

 時間太緊, 來不及仔細籌謀, 難免會有疏漏, 大部分犯事的君侯都被抓來了, 但還是有那麼一兩條漏網之魚。

 “哼,身為我姜氏子孫,敢危害我姜氏社稷,罪不可赦。”姜王冷哼一聲,算是同意的姜蓁的做法。

 不過是一兩個君侯起兵造反,又不是一群君侯聯合起來鬧事,對姜國來說,算不得什麼大事,完全能輕鬆解決。

 事情能這麼幹脆利落的解決,全靠姜蓁把遠山侯等人綁走,否則後面還真不好收場。

 朝中大臣藉口商議君侯們的處罰事宜,暫時把這群君侯好吃好喝的關了起來,等把他們的封地安排明白,他們也就能得到自由。

 姜王能拿回封地,又不損仁慈的名聲。

 都不要姜蓁說什麼,姜王就非常主動的說道:“我把遠山縣和康川縣劃做你的封地怎麼樣?”

 姜蓁對此沒什麼興趣,答道:“都行,隨父王做主。”

 “我知道你不把這些小封地看在眼裡,但你做事不能不留後路。”姜王小聲的教育道。

 “女兒明白。”

 “這幾天你辛苦了,先回府裡好好休息。”

 【有我們在,阿蓁不需要後路。】

 【反正到了後頭,所有的封地都會消失,現在拿不拿封地都無所謂。】

 【但姜王行事也沒錯,很符合這個時代貴族的行事標準。】

 姜蓁帶著藍河衛一路疾行,回到都邑之後,也沒敢多加操勞,而是準備好好休息幾天,再處理其他事情。

 古代消息的傳遞速度極慢,等姜蓁的疲憊都緩得差不多了,公子康封地起兵造反的消息才傳過來。

 由於姜蓁的提醒,朝廷這邊早就做了準備,很快就派兵鎮壓了這場造反。

 【衛國估計會抓住這個機會進攻。此時姜國內憂外患,簡直就是一個好時機。】

 【等衛國知道姜國內亂的消息,這場內亂就已經被平息下來了吧。】

 【就這種消息的傳遞速度,總給我一種隔空打拳的感覺,心裡那口氣不上不下的。】

 【誰說不是呢,一巴掌打過去,十幾天後才能聽到迴響,到那時候,什麼爽感都沒有了。】

 正和直播間預料的差不多,姜蓁在都邑修養了幾天,再騎馬趕回桑澤郡的時候,衛國也才和姜宋兩國開戰。

 【我就說嘛,只要跑得快,哪邊的熱鬧都能趕上。】

 【騎兵果然是永遠的神,吃瓜都變得方便了。】

 因為姜蓁離開之前給屠將軍打過預防針,所以他早就對某些將軍進行了邊緣化處理。姜王的命令剛一通告全國,屠將軍就快速的處理好了軍隊內部的問題。

 衛國的第一波試探剛剛過去,姜國沒什麼問題,倒是宋軍求勝心切,中了衛軍的計謀,折損了兩萬人。

 剛回到桑澤郡就聽到這個戰報,姜蓁很無奈的和屠將軍吐槽道:“真不想和宋國合作,太不吉利了。”

 “衛軍假裝戰敗撤退,宋軍一釣就上鉤,終究還是少了點經驗。”屠野的表情無奈。

 這次宋國的大將軍就是上次守城的那個,是宋王的心腹。忠心肯定是忠心的,就是能力差點。

 姜王之前已經派使者去和談過,衛國來這麼一出,顯然是和談破裂,姜國和衛國也必須要打一場。

 “何必呢,有些仗其實是沒必要打的。”姜蓁不想看到太大的傷亡和人員損耗。

 打仗打的其實是綜合國力,再給她幾年時間,堆滿姜國的糧倉,姜國的士兵都用上新制的鎧甲和刀槍,再加上火.藥和大.炮……這樣的戰爭,她可以不戰而勝。

 但諸國林立的世界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哪怕你自己老老實實的默默發展,說不定人家轉頭就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原因打過來了。

 相比於姜蓁的避戰思想,屠將軍就要興奮得多,“他衛國的國力也不見得有多強盛,都已經打了半年了,我就不信他還能再打半年。說不定這次又能替姜國奪回幾城。”

 【不過是幾城而已,屠野的格局還是沒打開啊。】

 【衛國的軍隊還是很能打的,看宋國就知道了。】

 【兩萬的俘虜啊。幸好戰後宋國可以花錢贖回,否則想想我就心疼。】

 人口難得,諸國都沒有坑殺戰俘的習慣,只是會把戰俘變成奴隸,安排給他們最苦最累的活,等戰後,俘虜是允許被贖回的。

 但這得看戰敗國的君王有沒有良心,有沒有錢。

 三國軍隊剛剛混戰了一場,都還在修整等待下一場戰鬥,姜蓁也沒去軍營湊熱鬧,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查糧食的賬本。

 不管是倉吏還是運糧官,看到姜蓁都忍不住打哆嗦。

 “公主,這是您不在的時候,運來的這幾批糧食的記錄……”

 姜蓁做的那些事情,醞釀一段時間之後,基本整個姜國都知道了,全都知道姜蓁是個狠人,這次接連收拾了十來個君侯,誰要是還敢在糧食上動手腳,那就是不想活了。

 普通的官員,沒有爵位和封地拿去抵罪,能抵罪的,就只有他們的項上人頭。

 這次查賬,一路的糧食損耗直接被壓到了一個極低的數字。

 但看到這個數字,姜蓁依舊有些不滿,提醒道:“我不許你們貪汙,但你們也不能虧待運糧的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