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 86 章

 好好的物理化學書, 被巫者們拿去做了行騙寶典,姜蓁也是哭笑不得。

 【有點子期待被騙的人看到書之後的反應。】

 【那得很久以後了,現在作坊裡的書, 只夠滿足姜國和其他國家的上層貴族, 檔次太低的貴族,還得再多等幾年。】

 【阿蓁給書的定價不高,但庶民還是負擔不起,縣圖書館那邊, 必須要經常查著才行, 免得裡面的書被不知名的人給搬空了。】

 姜蓁說道:“過段時間我就安排人去查。但縣圖書館沒多少書,貪也貪不了多少,真正的大頭在修路和修渠的錢糧上。”

 只要利益足夠大,就能讓人鋌而走險。舉國之力的大工程,能把姜國的糧倉搬空,中間要是出現貪腐,那問題才是最大的。

 【沒事,只要咱們的運算足夠精確,數字足夠具體,想貪的人就沒處下手。】

 【按照陳冬送回來信息,我們暫定了的五個水泥作坊的位置,修路的計劃圖也已經弄出來了。】

 【就近從周圍的縣徵調民夫,每個縣負責一段路,各縣出工的時間和人數都有細微的差別,把通知早點發下去,讓縣令早做準備。】

 【修路是一件苦活, 可以不給錢, 但必須得讓人吃好, 否則會出人命的。】

 姜國百姓的徭役中,每年都有一個月的勞役,這段時間他們會修補城牆、修路、修渠、修墓……這是他們的義務勞動,沒有工錢。

 直播間的人雖然討厭這種白.嫖的事,但計算了一下姜國錢糧,大家就都妥協了。這麼大的工程,這麼長的工期,這工錢姜國還真發不起。

 最多隻能讓修路的民夫吃飽飯,不餓著肚子幹活。

 【這幾個縣城可以做臨時糧倉,方便抽調糧食,大一點的郡縣,可以徵調一部分糧食,徵調的部分從今年的稅收里扣除。】

 【準備工作先做好,春耕之後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因為現在的糧食產量太低,所以在安排某些事的時候,大家的都儘量的避開農忙時段。

 連都邑的城牆,都不是一氣呵成建立起來的,而是個分期工程。治水和修路自然也是一樣,農忙時期就要給糧食讓道。

 藉著直播間提供的資料,姜蓁寫了一個非常詳細的奏章交給了姜王。

 “糧食數量和徵集的民夫人數精確也就算了,怎麼連出工和收工的時間都這麼具體?”姜王提醒道:“別把工期逼的太緊,否則底下的人會出亂子的。”

 “我留了三五天的餘量,不算太緊,而且若是遇上下雨或者其他原因,只要合理,失期也不會有懲罰。”姜蓁解釋道。

 這個工期是直播間的人,根據當初修藍河縣那條路的情況,科學計算出來的,非常合理。

 若是誤差太大,排除大自然造成的不可抗力,那就是人出了問題,這時候姜蓁就需要好好查一查了。

 姜王對一個民夫每日的消耗大概也有數,再對比一下民夫的數量和工期,姜王說道:“你要的糧食數量太多了,是正常數量的兩倍。”

 “兒臣想讓幹活的百姓吃飽一點。”

 姜王的目光從奏摺上移開,抬眼看姜蓁:“你別說你想讓他們像你府上的人一樣,一日吃三餐?咱們要做的不止是修路,後面還要治水,同時還要防備衛國和宋國藉機搗亂。”

 “嗯。這是我姜國的百姓,我不想他們一場苦役下來,身體虧空一半。”姜蓁說道:“藍河縣這兩年一直在買糧食,存糧比姜國國庫還多兩倍,關鍵時刻,從藍河縣調糧食,有水泥路在,很快的。”

 從姜蓁開始冒頭,就以富貴聞名天下。

 姜王坐擁姜國,雖然知道姜蓁有錢,但一直沒有什麼深刻的體會,這下姜王是真的感受到了什麼叫‘鉅富’,什麼叫‘富可敵國’。

 把奏章放回了桌子上,姜王擺爛的說道:“罷了,就隨你吧。所有的數字你都計算得清清楚楚,那麼會算,肯定不會讓自己吃虧。”

 “那兒臣就照著這個時間去安排了。”姜蓁說道。

 姜王說道:“去吧。是該讓各縣官員早做準備。春耕之後就該忙起來了。”

 現在正是農忙時節,所有的百姓都在忙著田裡的事情,而且除了藍河縣,別縣的百姓都格外忙碌,因為他們還要學習新的種田方法。

 在姚春填鴨式的教學之下,那群農官們緊趕慢趕的,終於在春耕前回了老家,施展起了在都邑所學的東西。

 “種子不能隨便撒,要按照合理的間距播種……”

 “行行行,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們改。”

 “你們鄉怎麼不用糞肥,我不是跟你們說了,必須要用肥料嗎?”

 “糞肥不行,我們鄉里有人之前用糞肥澆地,地裡的糧食都枯死了。這玩意兒的效果沒傳說的那麼好。”

 農官解釋道:“那應該是你們用的方法沒對,燒苗了,得按照我的方法來。”

 “你的方法?你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不也是用糞水澆地嗎?”鄉老不服的反駁,然後豪橫的說道:“別跟我說那麼多,咱們鄉說了不用糞肥就是不用糞肥。”

 這個時代活命不容易,老人都是有特權的,君王見了鄉里的三老都需要尊敬,更別說普通官員,真把老人逼出來一個好歹來,品德方面的名聲也會沾上瑕疵。

 面對這樣的情況,農官不止身累,心也累,嘆了口氣,然後說道:“你不信我,你也該信醫小芝吧,你去問問她,都邑和藍河縣的百姓,是不是都在用糞肥。”

 “醫小芝她不懂種地吧。”老者的語氣猶豫了起來。

 “醫小芝她不種地,但她識字,會看書,她知道農書上寫的糞肥的發酵方法。”

 出於對醫者的信賴,老者咬牙下定了決心,“行,你先教我們,等我明日去問了醫小芝,再決定用不用。”

 農官無語凝噎,每次這種時候,他都要搬出藍河公主還有醫官的名頭,才能順利說服各位鄉的百姓。

 他不過是晚回家一個多月,就只能靠抱醫者的大腿辦事了。

 小芝原本的名字就叫小芝,但底層百姓多有重名,做了醫官之後,她的名字就變成了醫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