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昭昭 作品

第140章 第 140 章

 一百多名學生買了加智商的假藥, 人數多得出乎姜蓁的預料,追問道:“查出買藥學生的姓名了嗎?”

 “沒有,他們都是派僕從去買的, 不太好查, 但是……”秋月頓了兩秒,說道:“有十幾名學生還請巫者做法替他們祈福,這群人在巫者那裡留下了姓名。”

 買藥的事情可以匿名,但祈福必須得留名字, 以防鬼神把福利送錯了人。

 姜國的巫者雖然被醫者按著打, 但也沒有銷聲匿跡,治病救人的事, 成了醫者的責任,但祭祀祈福,依舊是屬於巫者的地盤,醫者沒法搶。

 【吃藥的吃藥,作法的作法,這群學生還真沒讓我失望哈哈。】

 【感覺秋月操心多了, 肉眼可見的變滄桑了。】

 【一個熊孩子都夠讓人操心的了, 大學裡有一群呢, 秋月實慘。】

 在秋月提出月考之前,沒有退學的威脅, 大學裡的學生更難管教。

 可如今有月考這把刀在頭上懸著,學生們的騷操作也不少。

 怕姜蓁對學校裡學生們失望,秋月哪怕恨鐵不成鋼, 也依舊護短的他們解釋了幾句。

 “我問過他們了。不管是買假藥, 還是請巫者作法……這群學生抱著的都是試一試的態度, 反正他們手裡有錢, 什麼招數都想試一試。”

 秋月說起這個,也是一臉無奈。學生們一邊吃假藥,一邊努力學習,這讓她心裡有氣,也沒法對那群學生撒,只能埋怨那群父母的零花錢給太多了。

 【學生:理智上告訴我吃藥沒用,但感情上還是抱有幻想。】

 【不試試怎麼知道藥不行呢嘿嘿。總得有人親身實踐吧。】

 【要不是月考太卷,也不至於把這群崽們逼瘋,我現在都有點憐愛他們了。】

 姜蓁也覺得這群學生的操作挺好笑的,但這也是一種不太成熟的表現,忍不住對秋月說道:“這群學生你再好好管一管,等明年我再安排他們實習好了。”

 “這次我肯定會把那些歪風邪氣清掃乾淨。”秋月信誓旦旦。

 等秋月回到大學,就開始重新修訂這群學生的教學計劃,準備給他們今年的學習任務加碼。

 大學裡的那群學生們,無知無覺,樂顛顛結成好幾隊人,去菜市看劊子手砍頭。

 “這幾個商賈肥頭大耳的,看著就不像好人。”

 “通敵賣國的貨色,當然不是好人了。”

 鄭青雲她們這群科舉出來的學生,雖然沒在大學待多久,但大學裡的其他學生,依舊把她們當做自己人,對她們做出的成績,與有榮焉。

 “聽說她們幾天就把案子查清了,速度極快,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們沒有漏掉一條大魚。”

 “我聽我姑母說,此事不單單是鄭青雲他們在查,藍河衛好似也悄悄的出動了。”一個圓臉的學生和其他同學說出了自己從家裡套出來的的內幕消息,“雖然鄭青雲她們查得仔細,但她們畢竟是剛出來辦事,王上哪能任由她們做主……”

 “我猜也是。證據出來的時候,王上一點其他意見也沒有,可見師兄師姐們查出來的東西和藍河衛查出來的一樣。她們這次的案子辦得漂亮!憑他們的表現,王上以後肯定會重用。”

 “希望我們到時候也能和師兄師姐們一樣,出來做事的時候,一帆風順。”

 “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我們是誰!”

 這群學生們一邊自信心膨脹的自誇,一邊費勁巴拉的往刑場前面擠。

 擠的時候,一個十四五歲的的公孫忍不住憤憤的和同學抱怨,“都邑的庶民和奴隸這兩年是越發囂張,都不給我們讓路了。以前我只要穿得華貴一點,都沒人敢往我身邊湊。”

 在這個尊卑分明的時代,貴族和庶民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庶民自知人小力微,根本就不敢得罪貴族。

 可如今姜國有了新法,給庶民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姜蓁當初為了給新法立威,親自在大殿前推了一個月的磨,蒸出來的饅頭,還給在大學識字的小孩們分食,讓大家都見識了一番新法的威嚴。

 除了姜蓁,同一時期,還有大量的君侯和官員被趙青竹彈劾。

 有這麼多人以身試法,姜國的新法立得穩穩當當,無人敢去以身犯險。

 當街道上強搶美人的事情變少,貴族當街打人的事情消失……普通庶民的膽子自然就變得大了起來,長得漂亮的男女,也敢自在在街上自由行走,不用躲在家裡,看到貴族出行,也不用刻意躲避,擔心弄髒別人的衣袍。

 若是貴族敢無故欺人,他們就能去衙門告狀,反正會有姜蓁替他們做主。

 奴隸和庶民適應新生活的速度很快,只有那群公子公孫們,還有些適應不良。

 面對那位抱怨的公孫,他的同學伸手一拉,就把他扯到了前方,嫌棄道:“別說以前了,以前你會跑人堆裡來看這種熱鬧嗎?”

 “以前是不會,可這幾個商賈是大學學生抓出來的,我不得來捧個場嗎?再說了,聽這群庶民夸人,還挺有意思的。他們誇得越多,我大學學生的聲望就越高……”

 若是衛宋鄭齊四國,還能結廬在山中做學問,苟個幾年,名望就來來。

 但姜國不行,姜國現在太捲了。

 除了官方的大學和致知學堂,基本每個學派在姜國都弄了一個私學,大學外面那條街道,如今都有一個新名字了,叫書院街。

 各派大佬都匯聚在這裡,再加上一些天資聰穎的後起之秀,誰要是真躲山裡去藏幾年,出山的時候,就沒人記得他的名字了。

 在眾人都有強橫實力的情況下,想獲取民望,就只能靠做事。

 鄭青雲她們就靠這次查棉花種子的事情,替自己打響了名聲,也替大學打響了名聲,贏得了都邑百姓的誇讚。

 “大學的入學要求雖然高,但教出來的學生是真不錯。”

 “希望我家孩子,以後也能進大學讀書,變得跟那群學生一樣厲害。”

 “要不是那群學生把人抓住,這八個商賈說不定就帶著棉花種子跑了。”

 “咱們願意把棉花賣給他,是因為他同為姜國人,誰知道他竟然敢背叛姜國,背叛王上,真是該死!”

 “王上眼明心亮,敢背叛王上,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被綁在邢臺上的幾個商賈,此時都緊閉雙眼,不敢看那群圍觀百姓,但那紛亂的議論聲,還是會往他們耳朵裡鑽。

 本就已經後悔的他們,聽到這些話,心臟就像被螞蟻啃食一般,疼到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