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 章

“和誰比,都別和那位比,這天下誰能比得過她?”衛陽扯了扯自家老爹的袖子,把人給拉走。

“是比不過,但這小吏說話也太難聽了。他知道什麼啊,就敢妄加評斷。”

如果不和姜蓁比,衛王這個君王做得也不差,至少是及格線以上,在姜蓁出世之前,他也是好君王的代表之一,連姜大頭都比不過他。

衛陽勸道:“下次父王可以去大學論臺,聽聽大家是怎麼譏諷宋王齊王的,您心裡應該就平衡了。”

這天下嘴巴最厲害的,從來不是那些基層的胥吏,而是師從各家的讀書人們。

以前也有諸侯稱霸過天下,雖然權利沒有姜蓁這麼集中,但那諸侯也是無人敢反對的霸主,可他想要封禪泰山,得到的卻是一堆嘲諷。

一堆讀書人跳出來,說君王要有德行,天下要有祥瑞出現,才能去泰山拜見天帝,接受天命。

但這事兒輪到姜蓁,就沒人敢嘰嘰歪歪了,什麼德行,什麼祥瑞,大家就跟忘了這事一樣,大家口風一致的歌功頌德。

君王要是真正胸懷寬廣,像聖人一樣,大家自然暢所欲言,想怎麼批評就怎麼批評,但姜蓁小氣得明明白白,所以大家也不想因為一些小事,惹姜蓁不痛快。

之前姜蓁殺貪官,史家的人弄了個名單來提醒她,轉頭姜蓁就把史家學堂的竹紙斷供了一半,甚至史家學子的殿試排名,也會受到影響。

都知道這事兒是姜蓁做的,偏偏人家找好了藉口,史家的人也無可奈何。

不是什麼大事,就別惹姜蓁,這是大家的共識。

【其他人都還挺有眼色的,就史家那夥人不知悔改,不知道在史書裡說了阿蓁多少壞話。他們都不是什麼大度的人,偏偏要阿蓁大度,想什麼美事呢。】

【聖人明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咱們就不為難自己了。】

【就是,阿蓁要是把路走窄了,以後小星星繼位怎麼辦?】

【那群史官每年修的史我都看過,大事上倒是沒含糊過,小細節就隨他們了。】

國家的建設,永遠不可能一蹴而就,姜蓁登基七年,折騰了各種法子,才讓姜國百姓勉強不餓肚子,想讓他們能隨意吃喝,且還有得奮鬥呢。

按照姜蓁的設想,現在只是免稅一年,等姜國再強大一點,種地的普通百姓,就該一直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