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宴 作品

第一百章 夢斷紅樓

    “瀟兒她……可有同你說些什麼,或是有過什麼不尋常的舉動?”片刻,如蔓似是想起什麼,便轉頭同圓兒問道。

    圓兒搖了搖頭,道:“倒是沒說過什麼話,我替她備好水,她便說今日不用我伺候,讓我去歇息了。若說什麼不尋常的舉動,倒是有的,便是姑娘在沐浴前,同我要來了紙筆,也不知她在這種時候還要寫些什麼。”

    “紙筆……?她寫的東西在哪兒?”如蔓眼神微微一亮。

    “就在……”

    還未等圓兒回完話,蕭何意便先一步衝到了矮案前,看到了桌案上的蕭宛煙的絕筆。

    他拿起紙來,娟秀的字跡映入眼眶,微微有些發熱。

    ————分割線————

    以下虛假更新,稍後補上。

    最佳答案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六年,作者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賞宴飲的樂趣。

    譯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在它西南的那些山峰中,樹林、山谷特別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並(有泉水)從兩個山間飛瀉下來,這就是釀泉。山勢迴環,路也跟著彎轉,有個亭子四角翹起來,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之上,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誰呢?是山裡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字的是誰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稱呼這亭子的。太守和賓客們來這裡飲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酒上,而在於水光山色中啊。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而寄託在喝酒上。太陽出來時,樹林間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起來,山谷洞穴就顯得昏暗了;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氣,(到了夏天)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陰,(到了秋天)風高霜潔,天高氣爽,(到了冬天)水落下去而石頭顯露出來,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揹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後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出遊。靠近溪邊來打魚,溪水深而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香甜而酒也很香醇,野味野菜,雜亂地在面前全部擺開,這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有人站起來或坐著大聲喧譁,眾位賓客都很歡樂。(有一個)臉色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的人),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陽掛在西山上,人和影子散亂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賓客跟從。樹林枝葉茂密成蔭,鳥兒到處在叫,遊人離去而禽鳥卻在歡樂。但是禽鳥知道山林的快樂,卻不知道人的快樂;人們跟隨太守遊玩很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有自己的快樂(山水之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只有太守了。太守是誰?是廬陵郡的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