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22章 中邪

一開始於勝良是堅決不信的,覺得可能就是一般的流賊土匪,充其量人數多了點——往死裡說,二三百、三四百號人唄,還能多到哪裡去?等幾天,只要調集延安府周圍所有州縣衛所的兵馬,費點力氣趕跑掉還是有把握的。直到派出偵察的親衛氣急敗壞的回報:賊寇真的佔了安塞縣城、看旗號中規中矩,絕非一般流寇山賊——嗯,一般的山賊連衣服都是破破爛爛,這幫人居然有足夠的布匹做了旗幟!有旗幟就意味著有指揮、有訓練!而且,兵強馬壯士氣如虹的樣子。因為沒敢進城,具體數量不詳。不過,四門外觀望一圈下來,怎麼也有三五千之眾!

這下於勝良可傻了眼:賊人有三五千?而且,訓練有素?這哪裡是山賊流寇,這分明是正規軍啊!這樣的規模,別說一個小小的延安府,合全陝西都司府之力也未必對付的了!

於勝良召集了延安府一干官員和“湊巧”滯留的安塞知縣常文平商議對策。一眾人等七嘴八舌的分析下來:西邊的慶陽府一直太平無事、東邊是山西的太原府和平陽府,孟門關上平關永和關興德關馬鬥關平渡關,這些關隘,即便是軍隊也得打上一陣,不可能毫無聲息的輕易破關而入、北面的延綏鎮榆林衛,前陣子倒是有大股流寇,不是已經被蕭長華吳多貴們打得潰不成軍了麼?咦,且慢!大家面面相覷,彼此對望一下,心裡便有了數……都是官場上混了不少年頭的老油條,這時候還參不透箇中玄機,一把年紀可就真活到狗身上去了!

於勝良這個氣啊:“好個蕭秋實(蕭長華的字)竟如此歹毒!禍水東引、陰縱賊人、掩敗為勝、謊報軍情……這,這,這是欺君大罪!老夫定要參他!”

此言一出,府衙裡頓時一片“參他”、“姓蕭的太缺德”、“姓蕭的是王八蛋”……的罵聲不絕。

“府尊息怒,息怒。姓蕭的確實該死!不過,卑職以為,如何抵擋這股賊人乃當務之急。還請府尊明鑑。”說話的是延安府同知閆文龍。

“如何抵擋?”憤怒的於知府幾乎是吼著回應,“你們說如何抵擋?咱們全府,連各縣衙役都算上,能不能湊出五百拿刀的人來?榆林蕭賊那裡是邊塞要衝,狗賊們再能喝兵血,三五個營總是有的吧?他們都不抵擋,教於某怎麼抵擋?”

通判莫翰韜試探著問道:“府尊息怒。閆大人言之有理啊!既然榆林府不仁在先,那便休怪咱延安府不義!要不然……”說到這裡,止住了話頭,意味深長的望向上首的於勝良、閆文龍二人。

閆文龍看了眼於勝良,緩緩說道:“府尊,下官以為,莫通判說得有些道理啊。數千賊寇,斷非一個延安府可敵!向南是省城西安府重地,萬不能失,東邊嘛,出了孟門關上平關可就不是咱們陝省的事了……”

“萬萬不可!”於勝良雖然有些迂腐,腦子裡還是忠君報國那套——否則,憑他涉身官場三十年,尤其是被點過翰林的資歷,不可能年近六旬還窩在延安府這等貧苦之地做個四品知府。黑著一張臉怒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吾等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臨危一死以報君父而已!豈可學蕭秋實那等昧心之舉!”

常文平一直沒說話。一則職位太低,在座最小的也是從六品的州同知,輪不到他這個七品知縣說什麼;二則是心懷鬼胎,生怕這當口跑到府城的“巧合”引起別人注意,再起了疑心。不過等聽出老於頭要拼老命的意思,聯想到老頭子誠心實意給自己找道士驅邪心裡著實有愧,挪動了一下蹭著半張椅子虛坐的屁股,正待開口,不想閆文龍率先坐不住了:“府尊大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啊!下官等並非貪生怕死,然我等死而何益?如若賊人大舉來攻,您覺得守住府城有幾分把握?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下官覺得,蕭秋實固然罪該萬死,其做法……似也可效法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