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一百零四章 計較

 

派出去的衙役們紛紛回報,除了東邊溧河大姑冢(今漢冢鄉)等幾個鄉的人被淯水裡的賊人阻了過不來,北面、西面、南面各鄉各村的人們都在向府城彙集,此刻已聚了四五萬之眾,而且,還有更多的人正在群情激憤地奔在來路上!錢玉川聽了更是信心十足,叫人去請康師爺,一起商量破賊之法。

 

康師爺進二堂談了沒多久,唐王的長史陳伯聞(字子聰)也心急火燎地一頭闖進來,人還沒進屋便聽他高聲叫道:“錢府尊,錢大人,王爺聽聞有大股賊人來犯,甚是憂心。可有此事?”

 

唐王就藩於南陽府。如果說洛陽的壽王千歲只喜歡吃,那這位藩王,平日裡就是一個字:玩。任何稀奇古怪的,不論是物什還是人,都要費盡心思弄了來。不過千歲沒長性,無論啥東西到手歡喜幾天便拋到一邊再不理會。多年以前聖上賜了顆西洋寶珠,王爺愛不釋手地把玩了個把月,隨後便失了興致,偶然聽人說起壽王府有個姓管的馬衛本領了得,一時興起竟然想用寶珠去換個小小的馬兵百總……當然沒換成。對管培中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幸事,王爺本就是心血來潮隨口一說,否則真被他換過來,最多看幾天騎馬雜耍,看膩了自然也就忘了——就像那顆寶珠,如今早就找不到了,誰也不知道到底在哪裡。

 

早些時候,也曾有不少縉紳士子陸續跑來王府求告錢知府的種種不堪。王爺才不會搭理,開始還壓著性子讓人說一句“祖制藩王不治事”打發走,到後來不長眼的傢伙們越聚越多,甚至跪在王府外邊也不管黑天白天一個勁地哭號,攪得王爺玩啥都沒心情。於是讓護軍用棍棒打,錢知府那裡也派了衙役們抓,終於再沒人敢來敗王爺的興致——王爺是金枝玉葉,太祖爺打下了大明的花花江山,子子孫孫理所當然地享受美好生活才是正理,你等草民活得了活不了,幹王爺甚事?地方官嘛,地方管得好,王爺總是王爺、管不好,朝廷自然會換一個,王爺還是王爺!更別說那個錢玉川錢知府,時不時便送來些很討王爺歡喜的稀罕玩意兒!

 

其實,城外有流賊過來,唐王根本就沒有往心裡去,反倒是陳長史有些不安。畢竟王爺只是玩,而且沒什麼記性,幾乎所有事都交給自己,這些年與知府衙門打交道最多,十足十地撈了不少好處,可不想出什麼意外,於是打著唐王的旗號心急火燎地趕了來。

 

康師爺忙迎上前去:“哈哈,子聰兄勿慮!錢大人早有破賊之計,來來來咱們慢慢說。”顯然,康師爺與陳長史私交甚篤,否則,一個四品知府的幕客絕不敢對五品王府長史在官衙裡直接以表字相稱。

 

待進得二堂坐定,聽錢玉川推心置腹地講完,陳伯聞略略放心了些,端起茶杯呷了口道:“錢大人的妙計固然在理,不過,下官還是有幾分擔心。這裡沒有外人,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罷。賊人們遍搜四郊一無所獲,稍微琢磨一下就當想到,大荒連年,糧食固然找不到,可那金銀之物又不能當飯吃,會落在哪裡?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都在府城啊!難保不會惱羞成怒地攻城……”

 

錢玉川哈哈一笑:“子聰兄放一百個心!現下西門、北門外已經聚了四五萬百姓,還有更多的人在路上。到明日,我估計還會再來至少七八萬人!賊人剛剛在十里外紮營,要攻城,再快怎麼也還要一兩天,總得做做梯子什麼的。明日裡咱們便進攻殺賊!”

 

陳伯聞一驚:“明日便攻?錢大人可有把握?那些可都是沒打過仗的尋常百姓啊!再說了,這幫人什麼德行錢大人應該清楚吧,一個個面黃肌瘦羸弱不堪,都站在牆上震懾一下賊人倒還勉強湊合,放出去跟賊人一刀一槍地對砍?不是去送死麼?”

 

沒等錢玉川看過來,儘管屋裡只有這三人,康師爺還是左右顧了顧,低聲搭了話:“子聰兄說的對,府尊大人的計策,本就是放他們出去送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