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二章 疆才

 “以前的幾任鄖撫,動不動就找朕要錢。私鹽沒查到多少……朕記得最多的一年也就不到一百萬斤吧?一年五千兩銀的事,還成天報死了今天死了多少人明天又死了多少人,僅僅撫卹一項,戶部便要撥出萬兩有奇。還得鎮撫流民呢?按住一頭兒,那邊又冒出來,北亂陝省南竄雲貴!朕倒不是說他們不好,他們都很賣力。然簡愛卿比他們強太多了,確實不負朕望,堪稱疆才啊。” 

 “臣等謹為陛下賀”。見聖天子臉上的怒容已被喜色代替,二人急忙捧上一句。 

 “湖廣各府有什麼消息麼?”聖天子向申選問道。 

 “啟陛下。湖廣各府都有奏報。都是為李、滕幾位大人請功的。基本上都說今年風調雨順,漕糧漕銀完全有保障。” 

 “很好。對了,兩位愛卿,你們覺得簡愛卿那裡,到底能查出來多少私鹽?” 

 二人再次對視了一下,劉之謹謹慎地回道:“臣以為,簡撫前面一年多按部就班,定是不動聲色地把一切準備好,突然間發動雷霆一擊,輔以安撫流民的釜底抽薪之計,雙管齊下,該是一舉便把川梟經營多年的根基毀去泰半。現下已是兩千餘萬斤,再往後的犁庭掃穴,怎麼也還會有千萬斤左右吧。若是假以時日,那一方几省交界之處,太平可期。” 

 “臣附議。”申選馬上接了一句。 

 “劉愛卿說得好!”聖天子略一思索,“再千萬斤,那便又是五萬兩。你們告訴簡愛卿,無論查抄了多少,朕都不要!不用解送戶部,都讓他用於撫民整兵。讓他再幹一任,把那裡替朕打理好,等他回朝,朕親到午門迎他!” 

 …… 

 聖天子其實算錯了賬:他是按戶部的官價計算的。實際上湖廣的鹽價整整高出一倍多,每斤差不多一分一二毫銀。即便如此,各府的百姓們仍是歡天喜地,對朝廷和地方上的青天大老爺們感恩戴德——僅僅在半年多以前,官鹽的價格最便宜時也要二分多銀呢,而且還摻了土,哪裡找這等白得像雪、細得像沙樣的好鹽去! 

 至於地方官,上到馮榛、宋時雍等知府,下到蔣仲剛這樣的知縣,青天大老爺們也開心啊:以往私下裡收受鹽商的好處,鹽價倒是高得很,可摻了土的鹽百姓們也吃不起,落到袋裡的銀子連如今的三成都不到!當然,他們不會懂得,只要生產力得到充分釋放、經濟能夠有序運行,民間便自然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作為巨大權力的擁有者,他們當然獲利最多。不過,他們也不需要懂,他們只需要按照襄陽關副將倚為樑柱的那位羅軍師規劃好的路子走下去就好——其實這個道理羅軍師也不懂,他只是模模糊糊地從書上知道,只要輕徭薄賦,官府不要過度干涉、壓榨百姓,自然國富民強:文景之治三十稅一,這麼低的稅,你道國家吃虧了麼?幾年下來,國庫裡新糧壓陳糧、穿錢的繩子都朽爛掉,鏽成一坨坨的銅錢堆積如山! 

 羅軍師的公子,那位風度翩翩的少軍師,時不時乘了尤參將新換的快船到各府拜訪,現在已經跟不少知府成了朋友,有時候甚至直接搭官軍水營的便船往來。尤參將兜裡有的是銀子,在少軍師的牽線搭橋下,也跟幾個府的水營將領喝成好兄弟——結果水營裡的快船成批的報廢,尤參將的兩個水營則清一色地換了快船。 

 簡敬能、李、滕、寇幾位收穫更大,除了白花花的銀子,更有朝廷的各種嘉獎和推蔭:簡敬能授太子少傅,兩子先後被授世襲三代的錦衣衛指揮僉事、李、滕二家公子授的是錦衣衛鎮撫使、就連寇士毅的長子也被授了可襲一代的錦衣衛千戶武職*。至於襄陽副將關盛雲,則由鄖陽巡撫轉達了聖天子的口頭褒獎,嗯,還有一個御賜的荷包。據簡敬能回奏,那關盛雲聞聽後當即激動得萎頓於地嚎啕大哭涕淚交流,半天爬不身起來——感動得大人們差點起了以後是不是饒他一命的念頭……當然,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而已。 

 不久,吏部起草、內閣票擬、聖上批紅的南直隸官場的處理意見也發了下來:江寧巡撫錢謙福調任山東巡撫、南直隸布政使罰俸一年、按察使罰俸外加革職留任、揚州知府嶽琪貪瀆,著解送刑部問罪(旋即“因病暴亡”途中)、揚州府同知洪鏞圖、通判白晗章勾結鹽梟,已畏罪自殺,抄沒其家,家屬流三千里、淮南水營記名總兵李威疲玩瀆懈,斬立決,全家發往雲南充軍…… 

 當然,除了幾個頂包的倒黴鬼,被關盛雲黑下私貨的各位大人們實際上不僅沒損失,還都賺了一筆——藍家徹底完了,被連根剷除,真正查沒的財產足有百萬之巨,而解送入庫的只有三十餘萬兩、現成的反面教材血淋淋擺在那裡,其他鹽商紛紛主動報效,加起來又是三十萬兩…… 

 淮安府、揚州府、廬州府、安慶府等沿江一帶,知府也陸續換了一茬兒。值得一提的是,戶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宋明議,以京察一等(守廉、才長、政勤、外加年富力強等)的優異成績,外放了廬州知府——戶部十三清吏司,“南直隸州、府、衛、所諸事向由川司兼領”,外放到廬州自是熟門熟路,順理成章。朝裡的大人們都在私下裡傳,這位宋知府早先是翰林放的知縣,進而通判,大計優等入戶部,這次放了知府,若是再做出些成績再回朝,前途便不可限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