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you 作品

第178章 身斷于軍

  大陵銘見是個好機會,發動了大陵族人並聯合了其他幾個支族,以平息騷亂、阻止分裂為由,對二子、三子發動了攻擊。

  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二子、三子在互撕中已經耗盡了勢力,哪裡還有力量對抗,自然被各個擊破,二子相繼被殺,就這麼著,大陵銘當上了黎侯,本來是小宗的大陵氏現在卻轉身成了黎國的大宗(正宗)。

  黎侯銘接待了咎單,咎單就告訴他,只要他同意和商聯合伐昆吾,等商湯大事成就,就讓黎國成為商西部的方吏。

  所謂“方吏”就是夏商時期王朝的勢力範圍四方各設置一個“吏”,比如昆吾就是夏朝的西吏,斟尋是東吏,交趾是南吏,朔方是北吏;殷墟卜辭中也有“西吏”、“南吏”、“北吏”、“東吏”,類似唐代的藩鎮節度使,是封疆大吏。其中的“西吏”就稱為“西吏旨”,“旨”就是“耆”,也就是黎國。

  黎侯銘想了想,同意了,他實在受夠了“三兇”的鳥氣,特別恨的就是昆吾,昆吾曾經聯合韋、顧三次伐黎,把黎國打得灰頭土臉,黎侯銘差一點遷國,要不是崇國出手幫忙,真就要亡國了。

  咎單大喜,又要求黎侯銘和自己一起去說服崇侯驤。

  崇國是夏人所出,是駱明、伯鯀和大禹的國家,夏朝就是在他們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本來是夏朝的西吏,結果讓昆吾給奪了,而且一直也受昆吾的轄制和欺負。

  崇侯驤本來不想答應的,但是經過咎單和黎侯銘的勸說,咎單還許諾,如果崇國幫助商國,將來就讓崇國當北吏。

  崇侯驤考慮再三,一咬牙,同意了——商初的時候,崇國一度是北吏,但是後來因為和北狄發生戰爭,不斷失敗,頂不住了,不得不遷國,向西遷到了今陝西西安市戶縣一帶。雖然失去了北吏的地位,但一直是商的重要屬國,商代末期商王紂(殷紂王)時,崇侯虎還是商的重臣,只不過因為太靠近周人,被周文王給滅掉了。

  就這樣,咎單代表商和黎、崇二國盟誓,訂立了攻守同盟,之後,二國就開始糾集軍隊和各屬國、屬邑的旅眾,各兩千人,一齊南下,出手攻擊帝丘。

  咎單返回到顧邑,讓顧邑又通知韋邑,共同出兵圍攻昆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