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you 作品

第215章 鬼歌日鬥

  “妾身哪裡敢啊,編了個話兒給搪塞過去,只說是吉兆,君上會伐商成功呢。”

  “嗯嗯,你做得對。”妺嬉點著頭:“只要君上能滅商,我有夏還會萬年無極,我們也總還有機會對付二玉那兩個賤人!”

  “元妃說得是,妾身遭二玉的白眼也夠多了,心裡悶,連吃人都覺得沒滋味了。”蛟妾說:“以前她們和君上在傾宮、耹隧,咱們也沒機會弄她們;現在他們和君上一起回到牧宮了,就在咱們眼皮子底下,總有機會的。”

  “對,就是這個意思。”妺嬉咬著牙說。

  卻說伊尹,從正月開始到三月間,也跟著夏桀一起到兵營裡練兵。

  他不懂操練兵馬,而是和其他一些臣子負責打下手,調配個糧草軍械什麼的,還去幫助庖正介給夏桀等人做做飯,溫習溫習自己的老本行。

  也就是利用這個機會,他弄清楚了夏師的整體情況,他見夏桀、太師耕雖然暴虐,可真的治軍有方,心裡暗暗著急;也聽到了士兵們的怨言,又暗暗高興。

  同時,他也聽到了夏桀和太師耕的計較,他們最終決定兩個月後,也就是四月初就要出兵,出大溝長垣去徵商。

  他把這些事兒,都寫成密報,派人傳到了景亳,送到商湯手裡。

  後來,就聽見滿街在傳唱那首鬼歌《血碧燐》,他無比精明,立刻聽出了歌中的大概含義,當然,這需要點兒猜字謎的功夫:

  “不黑不紅”就是“殷”,《廣韻》裡說:“殷,赤黑色也”,赤就是紅,既不黑也不紅,表示黑紅相間的“殷”,就是指商,商又稱殷。其實商人一直自稱“商”,盤庚遷殷也照舊是自稱“商”,最終在這裡被周人所滅,周代才稱之為“殷商”或“殷”,夏代商人還沒有“殷”這個稱謂。這首歌裡用“殷”代表商,因為是後人的創作。

  “刀與戈”合在一起是“成”字。

  “日月”合在一起是“昜”字,“天上河”代表水,“昜”加水就是“湯(湯)”字。

  “天上河,不可過”是“過涉滅(滅)頂”之意,表示“滅(滅)”。

  “五雜色,四隅側”,五雜色本來是指東青、南赤、中黃、西白、北黑,“四隅側”就是四邊的四種顏色都靠邊站了,只剩了中央的黃,表示“中國”,而“夏”是“中國之人也”(《說文解字》),所以這句暗射“夏”。

  “半夜間”,夜就是“夕”,“間”是離間的“間”,表示二“夕”相背,就是“舛”字;“閒失門”,“閒”字沒了門,就是“木”,那麼“舛”加“木”就是“桀”字。

  所以,這幾句的謎底連起來,就是“殷(商)成湯滅夏桀”!

  後面幾句就沒多大的意思了,就是說夏人要亡國絕祀,夏人祖先的魂魄無所依附,成為遊魂野鬼,怨氣沖天地到上帝那裡去告狀。在四月間要發生激烈戰爭,伏屍遍地,東風吹動鬼火燐燐閃動。

  ——當然,這首鬼歌《血碧燐》是出自清代講史小說《有夏志傳》,是文人編造的,附會之言,因為夏代根本就沒有文字,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拆字謎面,還是根據楷書寫法拆的。所以這是清代小說家給編的,而且編得有點弱智可笑,這裡採用了,只是當個過渡,大家當故事看看得了,和其他內容一樣,都不必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