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七章 趁你病要你命

 “秉寬竟然在治學方面也有建樹,難得難得。” 

 朱祐樘聽說張周宣傳學術思想,並贏得很多人的認同,自然是為之欣然的。 

 他最怕的就是張周不為儒家所容。 

 蕭敬道:“爭議也還是有的,甚至還有人在暗地裡惡意中傷,不過東廠查探過,並未有人在暗中指使,或也只是出自於妒忌,或是因對張先生在道家的成就有所不滿。” 

 “嗯。”朱祐樘點頭,“朕也能料到。有認同的,自然也就會有反對的,總體還是向好的不是嗎?” 

 “是啊陛下,很多人在論道時,可是極力擁護張先生的學術主張的。”蕭敬喜滋滋道。 

 朱祐樘道:“那看來,回頭朕也該替秉寬說幾句。不過先讓朕研究一下……這書看上去可真是頭疼啊,朕很久沒有專心看這樣的書籍了,最近連奏疏都很少看,或許是朕對於朝事都倦怠了吧。” 

 …… 

 …… 

 朱祐樘準備親自為張周站臺。 

 當皇帝的看來,這不過是互利互惠,張周幫過他,他也要去幫張周。 

 但作為當事人的張周,對於宣揚自己學術思想的事,卻好像並不留心,至少他沒有親自去為自己的學塾站臺過,有人想借機跟他見面,甚至表達對他的支持和推崇,張周也不會去見,便在於他知道很多人是想借支持他的學術思想,利用他在朝中的背景入仕。 

 這群人並不像是研究學術的,更好像是投機分子。 

 十月十三,距離張周迎親林儀只剩下三天,這天上午張周也是在回朝之後,第一次參加朝議。 

 眾人其實都覺得很驚奇。 

 明明張周已經成為“上聽處”一員,經常出入宮門去參加跟皇帝的單獨議事,也明明都已經是兵部左侍郎,還是唯一的那個,卻從來不參加朝議,外間對他早就有了非議之聲。 

 當天張周自然也成為旁人所關注的重點,他們其實也很好奇,為何張周這天一反常態來了。 

 奉天殿朝議。 

 剛開始,朱祐樘就讓代司禮監事的蕭敬,把一份來自於寧夏的上奏報過來:“……地方上奏,六日之前,便是十月初七,韃靼小王子所部三萬餘兵馬,襲寧夏西路等處,接連幾日寧夏各處戒嚴。寧夏西路分守參將歸升調十三堡人馬共六千,掩送大明軍民內撤……” 

 韃靼又犯境了。 

 其實這種邊關奏報,放在往常年,甚至是當年年初時,一點都不稀奇。 

 無論韃靼內部是否安定,每年都還是會擾邊的,擾在那還有鬧多大動靜不同而已,只是當年因為有大明接連幾次大捷,連之前最喜歡鬧事的火篩都蔫了,在場大臣才會覺得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的突然犯境顯得很稀罕人。 

 朱祐樘等蕭敬把事說完,感慨著說道:“三萬兵馬,倒是不少,先前還說韃靼小王子出兵於遼東之西北,與朵顏三衛周旋,看來他在後方倒也佈置了不少人馬,真是要防備我大明從後突襲。” 

 在場大臣琢磨了一下,皇帝這是從何處做出的這種判斷? 

 很牽強啊。 

 謝遷道:“陛下,韃靼小王子與朵顏三衛的糾紛,最遲傳來的戰報,都已是近一個月之前,若是其在戰事結束後派兵西進,並襲擾我大明寧夏之地的話……” 

 朱祐樘問道:“那他從遼東入寇,不是更便利一些?” 

 謝遷一時不知該怎麼說。 

 想想也對,如果巴圖蒙克是想故意彰顯聲威,為什麼不從大明防守相對薄弱一些的遼東出手?還非要大老遠跑去寧夏西路? 

 一個在大明東邊,一個在大明西邊,地理位置上就是兩個極端。 

 李東陽道:“或許韃靼小王子,是想以此來彰顯其威勢,可以分兵於數路,對我朝邊疆各處都造成襲擾。” 

 “嗯。”朱祐樘點頭,“這倒還有幾分道理。秉寬,你認為呢?” 

 這下在場大臣都明白皇帝今天召張周來的目的了,原來這是西北有戰情,非要張周出來參與謀劃不可。 

 張周道:“回陛下,臣認為,韃靼入寇我寧夏西路,更多是為了收拾草原各部的人心。” 

 “怎麼講?”朱祐樘好像明知故問一般。 

 其實連那些對張周有意見的文臣,似都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陛下,這問題……是故意問給我們聽的? 

 張周也沒什麼藏掖,他道:“韃靼過去一年,旱情仍舊不斷,火篩兩次敗於我大明邊軍將士,並以此而歸順,韃靼小王子更是露出獠牙要吞併其餘各異姓族主,獨設其在草原之威,卻因此而失去人心,卻在一年中未曾有過任何跟大明正面作戰的獲勝。” 

 “並在之前對朵顏三衛趁火打劫,以至於草原各部族之間對其已離心離德,他不得不派兵襲擾我大明邊陲,以重新奠定聲望。” 

 劉健走出來道:“老臣認為,張侍郎所言在理。” 

 劉健突然出來力挺張周,還是讓很多人不適應,不過劉健的話最多是順著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說明張周的分析沒什麼特別。 

 大概在場隨便一個人,都能說出跟張周相仿的道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