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三章 用人不定

  “啊?”

  朱輔完全不適應太子說話的口吻。

  他也在琢磨,知節這小子居然欠太子的東西?還有這小子到底做過什麼,能讓太子對他如此“記恨”?仇恨帶著點刻骨銘心的意思啊。

  張周道:“太子的話,成國公不要往心裡去,這只是在問候。”

  “臣自當明白,待犬子回來之後,臣也當好好教訓他。”朱輔道。

  朱厚照冷笑道:“是該教訓他,本宮跟你一起教訓。”

  張週轉開話題道:“兩位有關差事上的事情,想必已經交接完畢了吧?這兩年,北方一直在鑄炮,卻是江南各處卻因為遠離邊關,卻都連一門新炮都還沒有,這次我南下的目的,還要以應天府為基礎,開辦軍械廠來鑄炮。”

  朱輔道:“在下必當盡心協助。只是南京守備衙門一年也拿不到多少修造新軍械所的用度,這件事,只怕還要勞煩萊國公去與南京戶部做溝通。”

  張周笑道:“北方鑄炮都沒戶部支援,你讓我一個即將卸任的南京兵部尚書,去跟戶部談?怎麼談?”

  鑄炮是要鑄的,但銀子就是沒有,要你們來自行籌措。

  “這……”

  朱輔顯然從來沒接過這麼艱鉅的差事。

  張周道:“運河上,一年會調撥不少的生鐵南下,主要的開支要走南京戶部的賬目,需要南京守備自行去跟朝廷申請,陛下會酌情考量,調撥款項。我可不是為你們解決困難而來,這需要你們自行努力。”

  朱厚照笑道:“鑄炮也能自行籌措嗎?是不是這鋪子賺錢,也要填補這窟窿?先生,咱可說好了,賺錢我那一半,你要給我送到宮裡去,我有用,我不喜歡鑄炮。”

  張周橫了他一眼道:“太子那份少不了,希望不要蝕本,不然的話,恐怕太子還要往裡面搭不少。”

  “咳咳。”朱厚照咳嗽兩聲,“當我沒說。”

  ……

  ……

  徐俌和朱輔二人,到後堂,與張周坐下,詳細說明了差事交接的細節。

  對於南京周邊各處衛所的人馬布局,以及朱輔未來對南京守備差事的規劃,就好像跟皇帝述職一樣,由朱輔親自跟張周說明。

  這也讓張周意識到,別看朱輔平時很不靠譜的模樣,但因為其成國公家族本身就深耕於南京的兵權,所以在將領的選用和調遣上,可說是得心應手,這也是為何徐俌會覺得為難,甚至不惜要主動請辭的原因。

  地方將官多都是朱輔父親朱儀的舊部。

  朱輔道:“在下剛到應天府,就聽說東廠已在江西調查鍾陵王私造兵器之事,還聽說寧王上奏參劾萊國公和東廠楊公公的事,不知在下有什麼能相助的?”

  朱輔也算是很識趣的。

  他知道寧王什麼的,在皇帝眼裡不是什麼正面角色,連首輔、尚書之類的,都沒法跟張周拼實力,寧王參劾張週會有屁用?

  當然還是站在張周這邊,拿宗藩下手……這不用說,就是皇帝的用意。

  總之跟皇帝站在同一立場上,是他這個剛繼承父親差事,當上南京守備的大臣,最應該做的。

  張周笑道:“查案的事,那是東廠在做的,我也不便過問,但有相關參詳的事情,楊公公有事問到我,我倒是會給他提供一些意見。”

  朱輔急忙道:“萊國公您不必自謙,我等都知曉,此事必定由您來做主。”

  徐俌瞪了朱輔一眼。

  就算事真是如此,你也不能把話說這麼直接啊。

  張周笑道:“陛下對於大江兩岸不少的宗藩,私下做買賣與民爭利,還有吞併民田,以及佔窩運私鹽等事,一直都是知情,但沒有對外宣揚的。我到江南,其實是躲禍的,難道你們不知道嗎?”

  徐俌和朱輔對視一眼。

  他們當然知道張周是因何離開京城的,是因為張周從遼東回到京城之後,被一堆人參劾,然後張周便撂挑子跑了。

  隨後京城就發生地震,然後所有人都知道張周代表的是天意,沒人再敢拿災異的事朝張周開炮了。

  朱輔道:“萊國公,以在下所知,您回京之後,多半是要接替為兵部尚書,以後大明的軍政事務,多由您擔當,我等也要聽您的調遣。”

  “是嗎?這我自己都不知道。”張周笑著。

  朱厚照在一旁道:“都是在風聞言事,這種事連本宮都還不知道呢,你們聽誰瞎說呢?”

  朱輔和徐俌都在想,你個大明的儲君看起來牛逼,但以你的年歲,皇帝有事能告訴你?你不知道有什麼稀奇的?

  朱輔道:“現在都在關切,您走之後,這南京城內的軍政,不知該由何人來擔當?卻好像,傳言很多,卻沒一個準確的。”

  張周笑著搖搖頭,這次他直接沉默了,好似這種問題完全沒必要去跟朱輔解釋。

  一旁的徐俌道:“倒是聽聞,說是鎮守偏關的王瓊,奉調回京,或是要為戶部右侍郎。”

  “這個我也不知啊。兩位消息可真是靈通。”張周笑道,“不過以我料想,陛下最近並無在草原用兵的計劃,一切都要等韃靼人主動出手,大明方便做反擊,若是韃靼人安分守己的話,那大明將會全心籌備幾年後的平草原之戰,至於誰鎮守邊鎮,誰為尚書、侍郎,這是陛下和朝中廷議該關心的事,我身在南京,應付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