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章水墨 作品

第九十二章 對症下藥

 “看看舌頭。”

 楚牧出聲,女子倒也乖巧,強忍著疼痛伸出舌頭。

 舌質淡,舌苔少。

 按望診,舌診一篇所言,乃典型陽虛之象。

 而按陰陽五行論一書所言,陽虛,

 則是指陽氣少了,陽虛則陰盛,為陰寒之症。

 結合脈象與面診的判斷,楚牧心中,儼然已有了答案。

 楚牧沉吟片刻,又細細梳理一番,確認沒有紕漏,才看向李老:“陽虛陰寒,乃是陰寒之證,當以溫補為主。”

 李老點了點頭:“說說診斷的依據,”

 楚牧組織著措辭:“按脈象來看……”

 一番話說完,李老點了點頭,沒否認,也沒贊成,反倒是話鋒一轉道:“既然如此診斷,那藥方如何開?”

 “藥方………”

 楚牧有些遲疑,診治的話,照本宣科也能分辨一二,但開藥……

 沉吟片刻,楚牧略有些不確定的出聲:“按藥方論之記載,陽虛陰盛,溫補為上,首要為去寒扶陽。”

 “以伏鱗草去寒,龜壽扶陽,再以青芍,白露……”

 聽完楚牧所言,李老未曾言語,執筆沾墨,洋洋灑灑在紙上寫下了一篇藥方,遞到了楚牧手中。

 “按藥方抓藥,你好生琢磨一下。”

 楚牧接過藥方,僅僅只粗略掃了一遍,卻瞬間就有種豁然開朗之意。

 他只照本宣科的想著陽虛陰盛,但又到底是哪裡的陽盛?又是哪裡的陰虛?

 又為何會陽盛?為何會陰虛?

 知人,知藥。

 人知不徹底,藥也知不徹底。

 如此,不可謂不淺薄也!

 順著這藥方聯想下去,他一直欲琢磨輔助習武的藥方,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嘛。

 氣血修行,納五氣煉化,蘊養五臟六腑,讓人體向非人轉變的同時,人體陰陽五行,也自然會隨著這個轉變,而逐步平衡擴增。

 輔助氣血修行,自然也要講究對症下藥,只不過這個症,非是病症,而是對應人體五臟六腑,對應人體陰陽五行。

 和治病救人,幾乎是同樣的道理。

 區別只是在於,一個是對症下藥,去除病症,讓人體陰陽五行重歸平衡。

 一個也是對症下藥,讓人體陰陽五行,在氣血修行的體系之中,平衡增長。

 隱隱約約,楚牧覺得,自己似乎抓住了關鍵點了。

 將藥方抓好,目送女子離開,楚牧便怔怔的望著這張藥方,腦海之中的自身所學,與女子的病症以及這張藥方,一次次的交相呼應,一次次的梳理思考。

 許久,楚牧才稍稍回過神,目光挪轉,隨即定格在桌面上的數冊醫書之上。

 從中抽出一本,書名“病症”,非是傳統的醫書,而是李老所著,即整理其行醫以來遇到的諸多病症以及診治藥方。

 以往,楚牧觀之,因醫學底蘊不足,總有些雲裡霧裡,故而粗略翻閱後,便擱置起來。

 眼下,楚牧覺得,這一冊“病症”,恐怕才是他所閱醫書之中,最重要的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