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3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他沉吟著水鏡裡的詞句,只覺陌生又熟悉,這就是未來徹悟之後的他,而這樣的徹悟千載之後還在迴響。楊慎忽然覺得心頭一鬆,是非成敗轉頭空,而他的詩詞同青山、夕陽長久。他朗聲一笑,向著水鏡舉杯,眉間陰鬱一掃而空:




“今日,我等也算是喜相逢了!”




他敬自己。




三國。




剛剛被老父親死亡凝視的曹植死性不改,一邊嘆氣一邊撞了撞身旁曹丕的胳膊,曹丕疑惑地望了過去,只見曹植一臉深沉:“二哥,你說得對。”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未有不掘之墓。是非成敗轉頭空,爭來爭去,真沒意思。




曹丕:……




正好聽到的曹操:…




()…




想打兒子(),




(),




那個羅貫中又把這首詞放在《三國演義》的卷首,明眼人一看就懂了。曹操覺得扎心,想起先前楚棠說魏蜀吳三國爭來鬥去,最後被司馬家摘了桃子,可不就是轉頭空嗎?




另一邊的孫權和劉備也有這個想法,打來打去,最後便宜了別人,就……挺蠢的。這不,最後都淪為漁樵笑談了。




三家首腦的想法有那麼一瞬間重合了。




【但蘇詞的影響顯然不止一個楊慎,後來,劉辰翁寫到:“看取大江東去,把酒悽然北望。”這兩句很有意思,兩句都化用了蘇軾的詞,另一句好像出自《西江月》,原句是“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這裡就改了一個字,劉辰翁,真有你的,逮住一個人可勁薅。】




噗嗤~




雅間裡的三蘇等人忍俊不禁。




南宋,劉辰翁一張臉又紅又白地辯解道:“我這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你這小女子懂什麼!”




【後來文天祥有“大江東去日夜白”,張可久有“懶唱大江東去”,甚至當年總理東渡日本求學時,也有“大江歌罷掉頭東”之句,至於偉人用“風流人物”來概括他理想中的革命者,就更是大家所熟知的了。字句之間,隱然可見文心傳承。】




茶樓雅間。




蘇軾遮掩不住唇邊的笑意,一旁的蘇轍向來不吝於展現自己的“哥吹”屬性,當即便誇讚道:




“兄長詞作妙絕,歷代詩家竟相襲用,這是詩意的再生,亦是對兄長此詞的肯定,兄長不愧為我朝豪放詞宗!”




蘇軾擺擺手:“子由言過了。”




他謙虛著,臉上的笑容卻是騙不了人。他沒有聽漏那句偉人,從水鏡播放到現在,他也讀到好幾首偉人的詞,那些詞氣魄宏大、意境深邃、豪情滿胸襟,即使放在唐宋之間也毫不遜色,蘇軾早就被圈粉了,此時聽到對方還拿他筆下的“風流人物”來代指自己理想中的革命者,心中更是激動不已。




可惜啊,不能一睹全篇。




他不禁自語:“風流人物,真想看看他筆下的風流人物。”




咸陽。




嬴政眉頭微鎖,楚棠似乎格外欣賞那位偉人,講解間總能引入對方的詩句,再爆出些了不得的言論。所幸她這次只提了四個字,風流人物,看起來挺溫和無害的。嬴政神情暫松,轉而去思考另一個稱謂——總/理。




除了偉人,這是第二個出現代稱的人。




“聖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這總/理,莫非是官職?”帝王冷靜的揣測。




李斯尋思著:“總/理諸事,那便是……丞相?”




那乾脆沿用丞相的稱呼啊!後世的稱謂,變化也太大了。李斯表示不理解。




嬴政對此不置可否,他負手沉吟,若連皇帝都沒有了,又何來丞相?但他們還是需要才人治理,這些人,是怎麼出來的,科舉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