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姬昭薨

  姬昭微微笑道:“王上猜的不錯,再有兩年多王上就要加冠親政,邦周要徹底交到王上手中,老臣總攝王政的差事自然要卸下來。

  洛邑缺少人氣,臣便去為王上養養氣。

  而且東部諸侯這些年征討東夷順利,實力膨脹的很快,齊國前年拿到了海鹽之地,頗為富庶,已經是三五百里的大國了,臣擔心有些人會侵佔洛邑王畿的土地,去看著他們也能放心一點。”

  姬允聽到果然如自己猜想一般,便有些急道:“王叔,您可以繼續留在鎬京的,太宰的位置依舊由您來擔任,寡人有事也可以問政於您,那洛邑新建之城,陰寒刺骨,怎麼能讓聖人居住呢?”

  姬允從小喪父,只有姬昭陪在他身邊,夙興夜寐為他料理國家大事,還手把手教導他怎麼做,更是忠心耿耿,毫不戀權要還政給他。

  雖然這些年在姬昭的耳濡目染之下稱得上是殺伐果斷,但他本質上還是宅心仁厚之人,自然不希望姬昭就這樣離開鎬京。

  姬昭已經不年輕了,為了穩固新生的周王朝他耗盡了心血,維持天子與諸侯的體系是極難的事情,既要保持諸侯這些刀刃的鋒利,又要防止他們刀刃向內。

  聽到姬允的挽留,姬昭有些欣慰,不枉他這些年盡心竭力,總算是沒有交出一個白眼狼,但還是笑著拒絕道:“王上,偌大的邦周只有臣不能留在鎬京,臣如果不走恐怕翌日就會有流言傳出,稱你為傀儡天子了。”

  姬允默然,他已經不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幼童,自然知道王叔這些年對諸侯壓制太狠,一旦自己親政,天下諸侯必然不會讓王叔再把持王政。

  到洛邑去,還能發揮餘熱,震懾一下東部諸侯,想到這裡,望著姬昭兩鬢生出的華髮,姬允不由心中一酸,更是明白了王叔常說的,這天下終究是天下人的天下,如果非要一意孤行,必然眾叛親離。

  ……

  康王十二年。

  天下諸侯齊聚鎬京,為天子舉行加冠禮而祝賀,無數的奇珍異寶被敬獻給天子,幾乎所有人都彈冠相慶,一直壓在他們頭上的姬昭終於要離開了,不用一直戰戰兢兢的活著,那種稍有不慎就被下詔斥責,獻上財貨免罪的日子他們一天都不想過。

  加冠禮以及親政儀式在浩大的儀式中結束,周王朝迎來了他新的統治者。

  翌日,天子下詔前總攝王政事姬昭出鎮洛邑,太宰銜不變,依舊儀同三公,再加封為‘王命總理軍國重事’,位在奉王受命四鎮諸侯之上,有節制方面諸侯之權。

  面對這個天子的這個任命,東部諸侯真是有苦說不出,另外三部諸侯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如今東部獲得奉王受命諸侯的依舊是齊國,同時也是如今東部第一大國,得益於海鹽之利,富庶非常,人口有五十餘萬,在諸國中名列第一,相當強盛。

  齊洛二國是互為姻親之國,這些年兩國也共同征討東夷部落,但都是以齊國為主導,如今姬昭坐鎮洛邑,定然要壓一下齊國的發展勢頭,讓其他諸侯國也能在征服過程中得利,維持東部平衡。

  鎬京城外,旌旗獵獵,天子三師跟隨在姬昭身後,到達洛邑就地駐紮,成為駐守洛邑的軍隊,姬允親自前來為姬昭送行,頗為不捨的執手說道:“王叔你是邦周的聖人,是擎天之柱,此次出鎮,定要保重身體,多多往鎬京遞信,寡人若是有軍國之事懸而未決,還要問政於王叔。”

  姬昭聞言笑著拍拍姬允的手道:“王上天縱之姿,有古聖王之相,定能盛隆邦周,旺我宗族,臣薨後面見先王也能堂而皇之言,不負先王託付。”

  有史官、畫師將這一幕記錄下來,三王五帝以來,又有哪一對君臣之間的信任與感情能超過呢?

  姬昭這樣的忠臣,受命先王託孤,一十二年,權傾天下,還政於王,數遍史書又能見到幾個呢?

  不猜疑曾經總攝王政的臣子,還給予他豐厚的賞賜,這樣仁慈的君主,難道不應該誓死效忠嗎?

  【你的家族政治信譽增加了。】

  果不其然,系統提示意料之中的響起,這八年來,隨著越來越多人認為他不會篡位,加上洛侯也是有諾必行,就時不時有這條提示響起。

  政治信譽是極其寶貴的東西,尤其是古人非常重視這一點,後世司馬老賊指洛水發誓,就將司馬家族的政治信譽破壞殆盡。

  姬昭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家族喪失政治信譽,他要讓天下所有人都潛意識中認為,洛氏絕不稱王!

  想要達到這一條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非常難,只要歷代洛氏家主在可以篡位的情況下,依舊忠君報國,世世代代下來就會積累龐大的政治信譽,就會讓世人產生思維慣性,再配合上系統道具,至少可以消除君主的大部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