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三十五章:再幸洛邑

  其餘跟隨申侯作亂的諸侯公卿,有的誅殺上惡諡,有的奪爵除國,貶為庶人,有的甚至直接貶為奴隸。

  區別對待的判斷標準,主要有兩條,第一是過錯大不大,過錯太大的,無論如何都要挨著一刀;第二是關係硬不硬,換句話說就是看姻親關係,能不能說上話。

  後續整個申國有過錯的公室之人都要伏誅,從公室之中重新挑選一人,繼任申國國君。

  將申國改遷到梁地西部,這裡是更加荒蕪的地方,這一次的重新建國比百年前還要難得多。

  申國的爵位也被降到了子爵,基本上從諸夏大國之中除名了。

  戰功最大的兩人,鄭伯被晉升鄭侯,從密國、鄢國劃分出十座城池給他,新的鄭國自此在洛邑東部建立。

  出身嬴姓趙氏的造非,則憑藉著格殺戎王的大功,從附庸一步登天成為諸侯,被封為秦伯,整個西申國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賜予了他。

  其他的諸侯公卿也各自獲得了土地、金銀珠寶、人口、武器,不一而足。

  這場戰後的戰利品分配,目前為止還是非常和諧,基本上做到了不偏不倚,各有所獲。

  處理完這些法統和蠅頭小利的問題,真正的利益就擺在了所有人面前。

  先前還能齊心一致的諸侯公卿,瞬間就根據利益訴求的不同分裂成了不同的陣營。

  首先是兩個最大的陣營,留守派與東遷派。

  留守派以鎬京本地的公卿貴族為主,他們把控著王畿的權力,還通過天子掌控著整個邦周。

  東遷派則是以勤王的諸侯為主,晉侯、鄭侯等人都非常強硬的要姬服遷徙到洛邑去。

  畢竟這一次他們出了大力,如果不能將天子放到自己的勢力範圍,那就是給他人做嫁衣。

  “王上,申人和戎人霍亂王畿,不僅僅是鎬京稱殘破不堪,整個王畿都遭到了破壞,加上連年的天災,這裡已經不是能夠承受天命的都邑。

  而且整個豐鎬舊地上,遍地都是戎人,王上您待在這裡,一定會遭到戎人不斷的襲擾,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啊。

  如果能夠遷徙到洛邑,那裡姬姓諸侯的實力更強。

  晉國在您的北方、鄭國在您的東方、衛國在您的東北方。

  還有宋國、洛國、齊國這些強大的諸侯能夠作為您的屏障,這樣您的安全才能夠得到保證。

  康王、昭王都曾經將洛邑作為都城,在那裡興盛邦周天命,您遷徙過去,一定能夠重新振興邦周的。”

  這一番話,不是信口胡謅,而是有理有據,現在的鎬京王畿問題的確很大。

  諸侯聯軍雖然誅殺了申人,趕走了戎人,但他們不可能一直待在這裡,等到他們一走,單憑王畿的力量根本不足以面對如同潮水一般湧入渭河平原的戎人。

  支持東遷的也不僅僅只有中原諸侯,實際上很多分佈在三河流域的畿外諸侯,都支持姬服東遷。

  畿外諸侯和畿內諸侯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信奉用刀劍來增長實力,畿內諸侯更喜歡用政治手段來掠奪。

  天子東遷,他們這些畿外諸侯拓展起土地來就沒有顧忌,尤其是這次新晉的秦伯,手中握著強大的武力,正處於躍躍欲試的階段。

  但是鎬京的畿內諸侯就不願意了,如果是兩百多年前東遷,他們還能跟著天子一起遷徙過去,但是現在洛邑本身就有大量的卿族。

  哪裡有多餘的土地去賜予他們呢?

  沒有土地采邑,就維持不了龐大的氏族,很快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敗下陣來。

  這是他們不能容忍的。

  “洛邑雖然宏偉壯大,但是卻處於四戰之地,國勢盛大的時候能控制天下,國勢衰微的時候卻四面受敵,不能夠作為都邑。

  鎬京位於群山大川之中,有崤山與函谷關天險,可以阻擋來自四面的敵人。

  只要能夠掃除現在這些戎人,重新將關隘握在手中,就不擔心遇到危險。

  等災害過去,關中有無數的土地可以產出糧食,還有無數的周人能夠為您作戰,這是上天為邦周留下的能延續天命的土地啊!

  怎麼能夠捨棄祖宗的基業,遷徙到洛邑去呢?”

  晉侯冷哼一聲道:“高卿,你的心思真是歹毒啊。

  岐山崩塌,洛水、涇水、渭水全部斷流,整個豐鎬平原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壞,誰能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恢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