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八章 故園投足總陽春


  趙煦放下手中之筆,揉了揉手腕,略微有些痠痛。

  《延壽經》比之消災經,多了千餘字。

  而他又太小,力氣也小,故而,只能寫一會歇一會。

  不過總算是將這一卷《延壽經》抄寫完畢。

  見著趙煦放下筆,一直在旁邊侍立的馮景,立刻將一盞按著趙煦吩咐煮泡好的蜂蜜水,遞了過來。

  趙煦拿了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嚨。

  在新世紀的時候,趙煦就已經沉迷於養生了。

  二十來歲就天天保溫杯裡泡枸杞,哪怕到了考古工地上,也會自帶一盒潤喉糖,有事沒事含一塊。

  如今,重回少年,趙煦也將養生的習慣帶了回來。

  要不是汴京在北方,不可能有檸檬,趙煦都想叫馮景去找些檸檬來泡水了。

  喝完蜂蜜水,趙煦看了看外間的日頭,問道:“如今什麼時辰了?”

  “殿下有問,如今什麼時辰了?”馮景扭頭,看向內寢屏風之外的角落,那裡有著一個被置放在四級階梯上的裝置,一個女官值守在其旁。

  那女官聞言,連忙蹲下身子,看了看自己面前的銅壺,然後答道:“回稟殿下,如今已是申時二刻又半了!”

  馮景彎著腰,對趙煦複述了一次:“殿下,如今是申時二刻又半……”

  趙煦的眼睛卻在那裝置上恍惚了一下,然後他想起來,那裝置是什麼了?

  那是漏刻,唐宋的鐘表,由水力驅動,通過最下層的銅壺內的刻度尺,來隨時瞭解具體時間的裝置。

  算是機械鐘的先驅,安置在趙煦寢殿的這個,應該是最新款,元豐五年由歐陽修之子歐陽發主持研發而成。

  這一款的漏刻,就已經細分了刻度尺,將每個時辰分為四刻,每個時辰,還有著叫時功能。

  不過,這一款漏刻也遠未達到當代技術的巔峰。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蘇頌提舉太史局時,曾組織、抽調了包括太史局、都水監在內的多個部門,數百人的能工巧匠,於這皇城大內,建造了一個堪稱奇觀的龐然大物。

  元祐水運儀,後人稱為渾天水運儀。

  該儀器不僅僅實現了自動報時功能,還能精確到刻,同時,它還具有天文演示和觀測功能。

  在新世紀,趙煦在博物館還見過蘇頌所造的那個渾天水運儀的復刻版。

  根據博物館裡的解說介紹:這是全世界最早最先進的機械鐘錶,領先西方數百年。

  當時,趙煦聽完介紹,頗為得意,但回去一想,又頗感悲悶。

  因為渾天水運儀,在靖康之後,被金兵粗暴的拆解,從此成為了絕唱。

  自是之後,數百年,再無人研究,也再無人推進。

  連製造技術也徹底失傳,仿製都成為了奢望。

  怪誰?

  怪趙佶?

  怪完顏構?

  怪金兵?

  好像都可以怪,也好像都怪不到。

  趙煦從博物館回去後在酒店的床上翻來覆去,想了一宿,最後他終於想明白了,應該怪誰。

  怪他!

  活的太少,死的太早。

  但凡他可以多活兩年,熬死向皇后,那個位置輪得到趙佶嗎?輪不到!

  他趙佶能當皇帝嗎?

  不能啊!沒那個能力!

  章惇都知道的——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向皇后能不知道嗎?

  知道的!

  可趙煦的兄弟裡,除了趙佶外,有資格接過皇統的,就是趙煦的同胞弟弟趙似了。

  而趙煦生前和向皇后的關係,不能說母子親睦吧,只能說形同陌路。

  所以,向皇后出於自身地位考慮,是絕不會再立趙煦的同胞兄弟!

  不立趙似,趙佶就是唯一的選項了。

  哪怕捏著鼻子,也不得不立。

  “這一世,我要爭取活到耄耋,向那後世乾隆看齊!”

  “要早睡早起,要休息充足!”

  “只要我活著,就可以改變一切!”趙煦輕聲呢喃著。

  馮景見著趙煦失神,只能提高一點聲調對趙煦恭敬的再報:“殿下,如今當是申時二刻半了!”

  趙煦回過神來,點了點頭。在心中換算了一下,大約是4點15的樣子,再過不到一個時辰,早春的汴京就當要迎來入夜,宮門也將會落鎖。

  便與馮景囑咐道:“馮景,且幫我將《延壽經》仔細收拾,我去宮外散散步!”

  便帶著人走出內寢,來到了慶寧宮前的花園。

  慶寧宮說是宮,其實不大,攏共就那麼幾個殿宇,前後兩個院子,好多內臣在東京城裡,住的地方都比趙煦住的慶寧宮要大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