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三十五章 命運之日(2)


  “諸位髃臣,不在都堂之中,議處國事,不在福寧殿內,守護天子,何以來慶寧宮?”帷幕內的皇后輕聲問著。

  身為左相,王珪持著玉芴,不情不願的上前一拜:“上稟皇后殿下:臣等來此,乃為恭請皇子移殿福寧殿!”

  移殿,就是確定儲位的先聲了。

  因為這意味著,宰臣們已經認定,只有這位皇子,擁有繼承權!

  這在其他朝代,難以想象。

  卻是大宋,從仁廟開始形成的傳統。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特別是韓琦,相三帝扶二帝,讓士大夫群體們,迸發出了類似主人翁一樣的意識。

  所以,文彥博才能在朝堂上,公然說出那句話:陛下乃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這種話,放其他任何一個朝代,文彥博的腦袋早搬家了。

  但在大宋,即使強勢如趙煦之父皇,也只能訕訕的回答:“也不是所有士大夫都反對變法,也有很多士大夫支持的嘛!”

  故此,帷幕後的向皇后,聽到王珪當面親口對她說出這樣的話後,內心一直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

  只要宰臣們,已經表態。

  那麼,無論其他人,再做任何其他小動作。

  六哥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

  若是從前,從宰臣們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向皇后就會放棄對外廷的一切關注,回福寧殿去唸經祈福了。

  可如今,她抱著坐在她膝蓋上的皇子,輕聲道:“既是髃臣之請,本宮不無不允!”

  於是,群臣紛紛持芴長拜,齊聲奏請:“臣等恭請皇子延安郡王移殿福寧殿!”

  王珪與蔡確,更是恭請道:“請殿下更衣!”

  皇子移殿,意義重大,自然要正衣冠以明典禮!

  自唐之後,從先秦時代開始盛行的冕服,就只剩下了一種使用場景:祭祀!

  所以,宋代冕服,成為了祭服。

  天子一年也未必能穿幾次,至於大臣?大臣不備冕服,參加祭祀時,由朝廷發放,典禮完畢再由有司收回。

  於是,絕大部分大臣,可能一輩子也未必能穿一次冕服。

  朝服則取代了過去冕服的典禮性質,同樣很少穿。

  一般只有朔、望朝參和百官大起居或者是初次朝見天子時穿戴。

  相應的,唐代的正衙禮,也變成了禮儀性質。

  趙煦自被封郡王之後,郡王朝服年年製作,卻一次也沒有穿過——他又不需要上朝,更不需要坐衙!

  而在他的上上輩子,他也沒有穿過郡王朝服。

  他記得,自己被人從福寧殿後面抱出去的時候,身上就穿著一件綵衣,裹著一個帽子,就被人放到了群臣面前。

  所以,這是第一次穿這種等級的朝服。

  朱衣朱裳,這是服色。

  白羅方心曲領,白羅玉帶,白綾襪,皂革靴,這是制式。

  腰間掛上一堆裝飾。

  玉劍、玉佩、錦綬。

  看著似乎和大臣朝服,相差不大。

  實際上,在服章等級上,比宰執大臣所服的貂蟬冠服等級要低,只比宰執以下的朝臣所服的進賢冠服級別高一點。

  這是有原因。

  皇宋祖制,宰執大臣地位,高於親王!

  親王見宰執大臣,需要向對方行禮,而不是相反!

  這在制度上,將宗室皇族的地位,強行降低,也在事實上抬高了宰臣的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