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十六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


  元豐八年,三月辛丑日(初八)。

  趙煦一覺睡到自然醒,睜開眼睛時,就見到了向太后坐在他床前。

  她雖然依舊穿著白色細紗所制的喪服,但卻已經將原本散開的頭髮,重新盤了起來,只在頭上戴了一條白麻。

  這是開始釋哀的先兆,也是聽政的預兆。

  趙煦看著,在心裡悠悠一嘆:“已經了三天了嗎?”

  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駕崩。

  二十三日,群臣跪請太宗聽政,答不允,三表上,二十四日,制曰可。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駕崩。

  四月初二,群臣奏請真廟聽政,答不允,三表上,四月初三制曰可。

  從此,形成定製。

  此後歷代天子即位,皆依此制。m.33qxs.m

  換而言之,今天就是群臣奏請兩宮聽政,然後兩宮答不允的日子。

  也就是說,明天,就是新時代的開端。

  兩宮正式聽政!

  當然,不會御殿,而是在昨日蔡確陛辭之地。

  自然,不會每天都去,按照傳統是遇隻日(單日)迎陽門下聽政。

  此外,每隔五天,還將在迎陽門內的帷幄之中,召集宰臣、御史臺等,合議軍國事。

  這將持續到本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戌戊日。

  彼時,剛好是大行皇帝駕崩的第二十天,第二日就將迎來第三次群臣勸慰。

  此時,群臣將再次上表,請求御殿聽政。

  依舊是答不允,三表上後從之。

  此後,恢復正常的聽政,百官大起居、朔、望朝參等禮儀性質的活動也都會恢復。

  同時,新除官員陛辭、新授官員引見,也將恢復。

  而在那之前,大行皇帝的梓宮,就要啟程,在朝廷委派的禮儀使、滷薄使以及橋道頓遞使的護送下,前往河南府趙宋帝陵下葬。

  “六哥,從今起,除了大祥日、小祥日,以及群臣入宮勸慰外,可以常服了!”

  向太后低聲說著。

  趙煦點點頭。

  “今日朝臣,已經上表請六哥聽政……”向太后又道:“母后已經替你否了!”

  “他們還會上三表,明日開始,就要在迎陽門下聽政了!”

  趙煦再次點頭。

  “六哥有想用的人嗎?”向太后問著。

  作為天子嫡母,向太后理所當然的,會希望趙煦提出自己的用人建議——當然,向太后也知道,六哥年紀太小了,朝臣一個也不認識。

  他能用的也就是他身邊的人,也不過是給他潛邸裡的內臣、女官加恩而已。

  趙煦看著向太后,點點頭,道:“告知母后,兒近來曾問石得一、劉惟簡等,我朝如兒這般年幼登基者,可有先例……”

  “石得一,劉惟簡皆答:有之,乃是仁廟……”

  “兒又問:仁廟如兒這般年紀時,可有賢臣輔佐?”

  向太后靜靜的聽著,眼裡神色漸漸豐富起來。

  “石得一等答:章獻明肅皇后以神童晏殊,伴讀於仁廟左右!”

  “兒於是問:晏殊者誰?”

  “石得一等答兒:晏殊,仁廟宰輔肱骨大臣,號為太平宰相,一生提攜無數賢臣,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

  “兒聽完,頗為豔羨,便問石得一等人,太平宰相今何在?石得一等答兒:晏殊已薨,但有一子名:幾道,頗有才名,唯仕途不暢,以至流連地方!”

  趙煦看向向太后,眨著眼睛:“兒想和母后討一個恩典,將晏殊之子幾道召回京師,予以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