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兩百五十一章 血洗親賢宅

 元豐八年九月戊戌(27)。

 詔,於御史臺中別開一院,重設知諫院,以諍朝政得失,仍以御史中丞領之。

 御史臺中的舊黨御史企圖將諫官和御史,合二為一的企圖,被徹底挫敗。

 他們還無話可說。

 因為聖旨是以‘恢復祖宗舊制,重申嘉佑善政’的名義恢復的諫院。

 諫院一恢復,知諫院一職,頓時成為了各方爭奪的香餑餑。

 因為御史的職責,在於監察百官,只有諫官才能針砭朝政得失,勸諫君王個人,甚至插手皇室內部。

 這是他們的權力。

 元豐改制,罷諫院,併入御史臺不再設知諫院一職。

 實際就是皇權的擴張。

 正常說,下一步就應該取消左右正言、左右諫議大夫等官職。

 從而讓言官,只能管百官而不能干涉皇帝、皇室。

 但,隨著兩宮聽政,皇權高漲的時代,告一段落,諫院的恢復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趙煦聽說了這個事情後,也只是笑了笑。

 因為恢復諫院,其實是他推動的。

 恢復諫院總比御史和諫官合二為一,然後讓御史臺成為一個可以操縱朝野輿論,裹脅國策的怪物要好。

 “大家……”馮景趁著趙煦例行的在御花園晨跑結束後,休息的機會輕聲的說道:“臣在御廚那邊,聽人說似乎張都知的養子,被外放廣南西路為走馬承受了呢……”

 趙煦面無表情的道:“也好!”

 馮景低下頭去,便聽著自家主君道:“張都知的養子,想必是文武全才的……”

 “給廣西經略司打個招呼,讓他去歸化州那邊,盯著交趾人吧!”

 說著,趙煦就雙手合十,做了個禮拜:“阿彌陀佛!”

 馮景嚥了咽口水,道:“大家隆恩想必張都知的養子定然感激涕零!”

 可不是呢!

 朕給你一個為國捐軀的機會,還不趕快叩謝天恩?

 趙煦則笑了笑。

 上上輩子,張巽是被他親自下詔,貶到廣南西路,然後命令地方官就地處死的。

 如今,張巽還是被外放廣南西路,十之八九大抵要死在歸化州了(今廣西靖西縣一帶)。

 命運的神奇,讓人感慨。

 ……

 太皇太后看著張士良帶回來的那些東西。

 本該陪葬英廟和先帝的諸多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