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兩百六十一章 君前獨對(2)

 章惇聽著那位官家的話,整個人頓時就一機靈。

 然後如釋重負的籲出了一口氣。

 只要不罷廢就好!

 旋即,章惇也立刻反應過來,官家前面說那麼多,其實只是在敲打他。

 或者是整個新黨。

 他點出了問題的核心關鍵——怨歸於朕,恩歸於下。

 所以,新法大臣應該識相點,不要再糾纏下去。

 想到這裡,章惇的態度就變得越發恭敬起來。

 他大概猜到,這位官家必然有他的想法,於是小心翼翼的問道:“臣愚鈍,請聖意明示……”

 倒不是他想不出辦法。

 而是這種事情,必須要皇帝給一個方向。

 不然的話,就是越做越錯。

 作為執政,章惇這點政治敏感性肯定是有的。

 只見那位少年官家沉吟片刻,就道:“不是天下所有百姓,都能如汴京城百姓一般識字!”

 汴京自五代以來,就是政治中心。

 繁榮的商業,昌盛的文化範圍,加上雕版印刷的普及,讓汴京市民的識字數量達到了當前生產力的瓶頸。

 雖然沒有人統計過但光是從汴京人總喜歡打官司就能看出些端倪了。

 大字都不識一個的黔首,會知道打官司嗎?

 知道去打官司的人,肯定多少懂些法令。

 但其他地方呢?

 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一個村能有幾個人識字?

 不識字的措大,就只能被人騙的團團轉。

 “所以,朕的意思是給青苗貸換個名目……”

 “不如就叫便民低息貸,並標註年息兩分。”

 “叫百姓即使不識字也能知曉,此貸息錢很低!”

 章惇聽著,自然立刻恭維起來:“聖明無過陛下!”

 皇帝嘛,不管是聰明的、愚笨的、進取的、懦弱的,都是要哄的。

 不哄著他們,大臣是沒辦法做事的。

 比如說真廟,要不是寇萊公超水平發揮,將他哄到了澶州,現在大宋京城還是不是汴京,甚至現在還有沒有大宋都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可御座上的少年官家,卻似乎根本不吃他這一套:“是嗎?”

 章惇低著頭道:“臣豈敢欺君?”

 “呵呵?”少年天子笑著,卻像是在嘲諷一樣。

 “天下事若如此簡單就好了……”他悠悠嘆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