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兩百七十章 兩宮:又有人要來欺負我們孤兒寡母了?

 趙煦停頓了一下,就又繼續說道:“此外,孫臣以為,身為開封府之首的知府,也不能免責……”

 “更當嚴加訓斥!”

 “孫臣明日,便將那蔡京叫進宮中,好好和他說一說,德教的事情!”

 兩宮聽完,都笑起來。

 太皇太后更是道:“官家且不忙將蔡京叫進宮中……且先將案子弄清楚再說……”

 於是,便將一疊厚厚的奏疏,送到趙煦面前。

 首先的,自然是開封府和祠部、大理寺之間的口水仗。

 趙煦粗粗的捋了一遍,都是很正常的官署之間的互相攻訐。

 蔡京和祠部、大理寺的行為,在邏輯上都很正常。

 這是官僚系統的特徵。

 對錯先放一邊,在外人面前,首先維護本部門的權益才最關鍵。

 不然,下面的人就要離心離德了。

 這個事情像極了阿雲案。

 一個小事情本來只是大理寺和地方官之間的認知不同。

 但最後,卻被裹上了新舊黨爭的意識形態,成為了一個站隊的問題。

 不過,在這些奏疏往來中,趙煦並沒有發現,祠部或者大理寺宣稱自己已經得到了惠信僧的口供,掌握了開封府僧錄司胥吏貪汙的鐵證的事情。

 趙煦眨了眨眼睛,想起了石得一報告的事情。

 他就笑了起來。

 這是在給蔡京挖坑呢!

 於是,趙煦拿起最後一本,也就是劉摯彈劾蔡京的那本奏疏。

 不得不說,劉摯的文字,犀利無比,而且極具煽動性!

 他開頭就開明宗義說:看詳重祿吏人因事受俅,於法訐告。法之所當告,則告之所當受也!惠信之訟,祠部之行皆是也,不違於理也!

 一句話,不僅僅將開封府徹底拉下水,劍指整個開封府。

 同時也將惠信僧的狀告和祠部的行為劃了個等號。

 惠信僧狀告,天經地義,祠部的行為,自然也是天經地義。

 要是缺少處理相關事情經驗的人,搞不好就會被他這一句話帶進了溝裡!

 但趙煦卻拿起筆,將這句話圈起來。

 “太母、母后,這位侍御史,在偷換概念!”趙煦指著這句話,輕聲說著:“惠信僧狀告,固然天經地義!”

 “但祠部的行為,應當商榷!”

 “此涉父皇所定六察舉劾法也!”

 趙煦的父皇在熙寧變法後,為了加強皇權,同時也為了監督文武百官,特別在御史臺設置了六察司,專門督查文武百官的行為。

 同時也理順了監督、審查的程序。

 有司各部都不得違背。

 祠部拉著大理寺,不通過都堂,也不請旨,直接向開封府要公文的事情,不僅僅嚴重背離了歷代以來形成的條貫,也違反了六察舉劾法的規定。

 跨部門審查,必須通過都堂,或者請旨。

 上綱上線一點,祠部和大理寺這是獨走!

 兩宮也聽政大半年了,當然知道什麼是六察舉劾法。

 不過她們沒怎麼放在心上,沒有人提醒的話,一般想不起來。

 趙煦點出這一點後,兩宮就都點了點頭,向太后更是欣慰的摸了摸趙煦的頭:“六哥對政事還是一如既往的聰俊!”

 太皇太后也笑了一聲:“還好太后叫官家來看看,不然老身也差點要被人所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