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三百三十六章 朕祈雨成功了!

 元祐元年二月乙巳(初十)。

 趙煦一早就起來,穿上了向太后親手給他織的絳紗袍,在女官們的服侍下,戴上了特製的冠冕。

 一整套服章傳下來,足足用了一刻多鐘。

 等穿戴整齊,趙煦連胳膊都有些舉酸了。

 趙煦將腰間的配綬捧在手上,然後試探著走了兩步。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在旁邊看著,眼中都是帶著滿意。

 “平素還不覺得,官家穿上冠冕才知,乃是真天子!”太皇太后讚道。

 向太后也滿意的點頭。

 確實!

 趙煦的相貌和儀態,應該是歷代趙官家之最了。

 這個時候,殿外傳來了粱惟簡的聲音:“兩位娘娘、大家……禮部遣人來報,天子滷薄已具,請大家移步殿前登車!”

 太皇太后點點頭,就對向太后道:“太后,該讓官家出門了,可不能誤了吉時!”

 “娘娘所言甚是!”向太后說道。

 兩宮於是一起,將趙煦送出福寧殿,然後看著他登上那輛祖傳的玉輅。

 隨著淨鞭撕裂空氣,內臣、女官,都伏地恭送。

 然後,天子滷薄,便在禁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從福寧殿出發,沿著御道,向著宣德門駛去。

 ……

 端坐在幾百歲的玉輅車上,看著玉輅緩緩的駛出宣德門寬大的宮門。

 宰執們,出現在宮門兩側,帶著都堂上下和六部官員,集體匍匐在地恭送天子出幸祈雨。

 宣德門外的御街,已經提前淨過街了。

 御前灑水班的班直們,走在最前面。

 他們提著水桶,一邊走一邊灑水,充當著灑水車一樣的工作,以防止塵土濺起。

 玉輅緩緩的從御街駛過,趙煦看見,御街兩側都已經放下了無數杈子。

 這是一種從戰場上的拒馬,改進而來的一種木製設施,一般是用於天子出行時,作為御街上的防護。

 這是因為,出宣德門至州橋前的這一段御街,闊約兩百步——太寬了!

 以至於這一段的御街,與其說是街道,不如說是一個大型廣場。

 每年正旦、中秋、元宵等節慶,皇帝登臨宣德樓,與民同慶時,聚集於此的汴京百姓,可能達到數萬甚至十萬之眾!

 而在平素,兩側的御廊與御溝之間的空地,則會成為整個汴京城無數的市場之一。

 早上有人賣各色吃食,中午這些地方也有大量流動攤販,售賣各種熟食,更有很多在京的士人,會來這裡兜售書畫、珍玩。

 自然的,皇帝出行時,就要進行一些人為的措施,來防止有人驚擾御駕。

 玉輅緩緩向前,在御龍直的簇擁和保護下,駛過這一段千步長的大型廣場。

 然後便到了州橋前。

 汴京城的市井氣息,隨之撲面而來。

 趙煦坐在玉輅中,看向兩側街道。

 無數燈籠,掛滿了州橋兩側的店鋪。數不清的店鋪招牌,立在店門口。

 州橋另一端,無數的店鋪,層層疊疊,密密麻麻映入眼簾。

 滷薄穿過州橋,進入東向御街。

 汴京城最繁華的街市,旋即映入眼簾。

 這裡也是清明上河圖中,最主要的畫景。

 沿街一排排,皆是邸店。

 潘樓街上,十三家樓的巍峨身影,也在遠方若隱若現。

 更遠方,還能看到大相國寺的巍峨殿宇影子。

 這座皇家寺廟,本是戰國魏國信陵君的舊宅,最初改為寺廟是在北齊時代,唐睿宗時代再次建寺,御賜相國寺。

 從此,興盛至今,併成為歷代的皇家寺廟。

 幾乎是卡著時間,趙煦的滷薄,在午時的鐘響之前,抵達了大相國寺。

 禮部尚書韓忠彥,率著開封府大僧正、傳法院官吏,以及大相國寺的僧人們集體出迎。

 “禮部尚書臣忠彥,恭迎御駕!”

 趙煦在馮景的攙扶下,從玉輅中走下來。

 “卿等免禮……”趙煦看向韓忠彥,還有韓忠彥身後跟著的那一大群大和尚。

 一個個滿面紅光,身寬體胖。

 趙煦很清楚的,在他上上輩子就知道了。

 汴京城,最不守戒律,最浪蕩的就是這大相國寺的和尚。

 什麼倚紅偎翠大師、什麼沒頭髮浪子,有居室如來,大部分都是指的從大相國寺出去的和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大相國寺,不僅僅是皇家寺廟,同時也是汴京城最繁華的集市所在——每月初一、十五,萬姓聚集於此,互通有無,因為不用交商稅。

 於是,這裡就成為了整個汴京城,交易最頻繁、也最容易銷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