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三章 出幸開封府(2)

 開封府府衙,位於汴河北岸,與御史臺的官署,幾乎是背靠背。

 所以兩者的大門所開的方向,完全相反。

 御史臺北向,面向御街,而開封府府衙南向,直對著舊宋門。

 當趙煦乘坐的御駕,抵達開封府府衙時。

 府衙之外的御街兩側,已經擠滿了圍觀的人群。

 開封府左右都巡檢的鋪兵們,在府衙大門兩側,排成了人牆。

 來自皇城司的親事官們,則排成第二道人牆。

 “臣,權知開封府京……”

 “率開封府上下,恭迎陛下御駕駕幸……”

 蔡京穿上了一年也未必會穿一次的朝服,領著開封府上下,近百名官吏,集體出迎。

 府衙大門,也在這一刻被打開。

 衙內,奏響禮樂之聲。

 趙煦端坐在御車上,隔著垂簾,看向車外。

 然後他就很自然的說道:“卿等免禮!”

 便在兩位帶御器械的武臣的恭請下,從御車中走下來。

 所有在街道上圍觀的百姓,很自然的就都跪了下來,頓首而拜

 人人口呼:“官家聖躬萬福!”

 趙煦聽著,微微一笑,對著人群就揮了揮手。

 趙煦這一脈,和汴京城的百姓,有著很強的羈絆。

 這羈絆之力,強到哪怕是完顏構的小朝廷都已經臣服於金國,自稱是:臣構了。

 但南宋的使者,重回汴京時,依然有著無數父老,圍堵車馬,爭先恐後的問著那個根本不可能,也永遠得不到回答的問題。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在嘈雜的喧囂中,趙煦低聲呢喃著,他在現代的辦公室中,刻在辦公桌上的這首南宋的詩。

 這首詩在現代,是激勵著他不斷向上爬,不斷掌握資源和人脈的動力。

 在如今,則是激勵著他,勵精圖治,也鼓舞著他去接受那些不能忍之事的警鐘。

 “朕和朕的子孫,不會離開汴京……”

 “絕不會的!”

 於是,他昂首在燕援率領的御龍直的護衛、簇擁下,走向那已經完全敞開大門的開封府府衙。

 這太宗、真廟曾經視政之地。

 蔡京等開封府官吏,緊隨其後,躬身持芴相隨。

 開封府府衙,是汴京城中,規模僅次於皇城的建築群。

 僅僅是官廨、機構,就被分為二十餘個。

 所以,不要看開封府府衙和御史臺是背靠背的鄰居。

 其實,若是要從開封府府衙大門,步行走到御史臺所在的宣化坊,至少也要一刻多鐘。

 從府衙大門而入,又是一重門戶。

 這是正廳門,正廳門的兩側,無數胥吏、佐吏,都已經匍匐在大門兩側。

 “恭迎官家!”

 “官家萬福!”

 人們此起彼伏的說著。

 趙煦稍微抬手:“諸位免禮!”

 然後他越過這重門戶,步入開封府的府衙大院。

 然後他停下來,轉身對著一直緊緊跟在御龍直後面的蔡京招了招手。

 蔡京立刻持芴而前,躬身問道:“陛下有何吩咐?”

 “潛龍宮何在?”

 “朕既來開封府,自當至潛龍宮瞻仰祖宗聖所!”

 蔡京立刻反應過來,當即奏道:“奏知陛下,潛龍宮在開封府府衙之東……”

 “自真廟即位後,歷代以來,皆奉為聖所,臣等每逢初一、十五,皆集於潛龍宮外,叩問太宗、真宗皇帝神靈!”

 “善!”趙煦點點頭。

 他這一系,無論是法理還是倫理上來說,屬於真廟-仁廟-英廟-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