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一十九章 靈活的紅線

 元祐元年三月壬寅(十五),望參日,在京文臣朝官以上不釐務者,皆至紫宸殿。

 朔參、望參、六參、日參。

 國朝四種朝謁制度,劃分出四種不同級別的官員生態。

 其中望參的地位和級別最低。

 因為望參是‘在京不釐務之朝官以上’參與的朝會。

 便是過去,也都是個流程。

 先帝在位十九年,實際上出現在望參朝的次數,可能連三十次都沒有。

 當今即位,兩宮聽政以來,更是一次都沒有出現過在望參朝上。

 大家都只是在紫宸殿上對著空無一人的帷幕和坐褥,拜上兩拜,就算結束。

 然後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但今天卻是個例外。

 當參朝大臣們,穿著公服,拿著朝笏,踏著仲春時節的晨霧,來到了內東門下時。

 他們赫然發現,內東門下已經熙熙攘攘,站滿了宰執和待制大臣。

 朱紫之服,充斥在宮門下。

 什麼情況?

 許多大臣的腦子一下子被驚醒,睡眼松醒的眼睛立刻變得光彩熠熠。

 然後一個個乖乖的,自動排到了隊伍最末端。

 待到了紫宸殿上,他們就知道,為何如此了?

 果真是出大事!

 兩宮慈聖,親臨紫宸殿,並命宰相韓絳,當殿宣讀了詔書。

 以廷推之法,選執政大臣!

 於是,整個汴京城頓時都被這個事情驚動。

 早就準備好的汴京新報當即推出了加急的特刊。

 一時,滿大街都是叫賣的報童的聲音。

 “賣報!賣報!”

 “當今聖上特旨,命宰臣廷推執政!”

 “本報評論員胡飛盤對此評論:此漢唐未有之有事,商周所不能為之政,皇宋臣民,生逢盛世,得遇明君,實乃三生有幸!”

 曾布推開臨街的窗,看向樓下正在叫賣著的報童。

 那是幾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穿著青色的粗麻布衣,頭上的髮鬢,梳的整整齊齊,看不出髒亂的樣子。

 他們捧著手裡的小報,胸口都掛著一個裝錢的褡褳,走起路來,銅錢在褡褳裡叮叮咚咚的響著。

 曾布看著這些孩子,遠去的背影,眼睛漸漸眯起來。

 “子宣在看什麼?”坐在他對面的人,微笑著問道。

 “汴京新報僱的這些報童。”曾布回答著:“聽人說,汴京新報僱他們,都簽了契書,管他們吃住,還請了人教他們讀書識字。”

 那人笑了笑,道:“不瞞子宣,某還親自去汴京新報給這些報童租的官廨和私塾看過呢。”

 “那些官廨皆在外城的永泰坊中……。”

 “永泰坊?”曾布皺起眉頭來:“就是致遠務所在吧!”

 致遠務,是樞密院下屬的機構,主要飼養、管理著在京驢馬騾牛等載乘牲畜,並向商賈提供租賃服務。

 其與直屬三衙有司的車營務,實際上是兩塊招牌,一個衙門。

 需要出征的時候,它就是車營務,平時就是致遠務。

 也正是因此,致遠務所在永泰坊是汴京城少數幾個沒有士大夫願意踏足的地方。

 主要是那地方,圈養了太多牲畜。

 即使,其主要的牲畜,現在都已經轉移去了城外飼養。

 但因為需要租賃牲畜出去賺錢,所以,致遠務在坊中也是常年養著上千頭的各色牲畜。

 乃是汴京城裡有名的髒亂差之地。

 那人點點頭:“正是!不瞞子宣,在下還親自察看了,報童們所睡的地方,皆是一屋通鋪,以木板為床架,設上下二鋪,一屋睡十餘人。”

 曾布的眉頭皺的更緊了,問道:“這麼說,那汴京新報背後之人,只是在沽名釣譽?但不像啊。”

 十多個人,擠在一個狹小的房子裡。

 曾布能想象得到,肯定臭氣熏天,汙水橫流。

 加上永泰坊的情況……

 各種牲畜所留的糞便,隨著汙水,在街巷橫流。

 數不清的蒼蠅和蚊蟲,漫天飛舞……

 簡直太可怕了!

 對方笑了起來,搖頭說道:“子宣所言繆矣。”

 “嗯?”曾布拱手:“還請安兄指教。”

 坐在他對面之人,正是當朝中書侍郎安燾的長兄安丞。

 安丞早年科舉不第之後,就改行去經商,還很成功,走遍了大江南北,買賣甚至做到熙河路。

 自從安燾拜為執政後,就收了買賣,跟在安燾身邊當幕僚。

 其為人細緻,性格沉穩,而且因為經商的時候,去過無數地方,對天下州郡地理都有所瞭解,所以很多事情安燾都會先問安丞的意見。

 自然,也是曾布攻略,遊說的對象。

 安丞捋了捋鬍子,微笑著道:“子宣是沒有看過那永泰坊內的報童居所。”

 “吾去的時候,因是上午,所以報童們所居之處,除了幾個管他們吃喝的廚娘外,沒有旁人。”

 “但是,其院舍潔淨,床鋪整齊,所有被褥皆被疊的方方正正,好似豆腐塊一般。”

 “聽照顧他們起居飲食的廚娘們說,這些孩子,每日五更起床出操,天亮後出門賣報,每日還需要打理三次衛生。”

 安丞說著,就抿起嘴唇來,壓低了聲音,和曾佈道:“下午則多半在私塾讀書識字。”

 “私塾的老師,除了請了一些落地老秀才和舉子外,還有不少上四軍的人。”

 “教他們木工、泥瓦之術,也教他們熟悉各種兵器……”

 曾布聽著,心臟撲通撲通的跳動著。

 在汴京城,敢光明正大的蓄養孤兒,還敢將他們組織起來,甚至請上四軍的禁軍教導他們技能。

 只能說,真的是明牌在告訴天下人,汴京新報背後真正的主人是誰了?

 安丞則繼續說道:“某還聽人說,其中表現的最好的孩子,會被送到天文局裡,跟著天文局的伎術官們學習算數、器械之道。”

 說著,安丞就看向曾布:“子宣應該也想到了吧?”

 曾布點點頭,籲出一口氣,說道:“傳說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