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

 解決完曾布問題,執政拜任就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了。

 五個得票最高的大臣的名字,很快就擺在了趙煦和兩宮面前。

 鄧潤甫、李常、曾孝寬、韓忠彥、王存。

 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得票差距都不大。

 至於呂大防、範純仁?

 雖然也拿到了不少票,但沒有擠進前五。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大宋政壇是一個論資排輩極為嚴重的體制。

 哪怕王安石變法,攪動了這一潭死水之後,所帶來的改變,也沒有完全撼動舊有的秩序。

 呂大防、範純仁,在正常秩序下,是不可能有越遷兩府的機會的。

 何況還是這種投票票選?

 有大把的人,僅僅是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履歷和年紀,就已經不想投票給他們了。

 何況,這兩人還是舊黨一邊的。

 很多新黨待制重臣,會出於本能的厭惡,不選他們。

 他們的得票,沒有墊底,已經是很給面子了。

 趙煦看著名單,對身旁的太皇太后、向太后說道:“太母、母后,韓、曾、王三位髃臣似乎沒有州郡、路一級的履任經歷?”

 “若是就此拜任,恐怕,天下不服。”

 其實就是他不服!

 但他是皇帝,天生可以代表天下人。

 所以,他不服等於天下不服,合情合理。

 “這倒是。”向太后看向太皇太后,道:“那便只能拜授鄧學士、李中丞了。”

 太皇太后想了想,也確實是這樣。

 鄧潤甫,自然是板上釘釘的執政。

 不是現在,就是未來。

 這一點毋庸置疑。

 至於李常?太皇太后對這個人有不錯的印象,是個忠臣,而且是一個敢於和王安石邪說亂法做堅決鬥爭的忠臣。

 卻根本不知道,這位當年反募役法、青苗法的急先鋒,早已經在地方實踐中認同了募役法、青苗法。

 也就是現在還在嘴硬而已。

 於是,她說道:“就這樣吧。”

 “拜授鄧潤甫為尚書左丞,李常為門下侍郎!”

 今天傍晚,就可以傳召範純仁到內東門下的小殿鎖廳,並命草制拜任執政制書。

 明天早上,就可以佈告天下。

 然後,太皇太后就道:“這樣一來,翰林學士院和御史臺,就都得進人了。”

 “中司(御史中丞別稱)須委以忠貞有清名之士。”向太后在旁邊說著自己的意見:“學士必用天下文章華選之臣!”

 太皇太后頷首:“確當如此!”

 這是大宋歷代以來,對中司和翰林學士的要求。

 “秘書少監傅堯俞,為人忠貞,清名天下皆知,可任中司之職。”太皇太后說道。

 “娘娘所言甚是!”向太后對此沒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

 因為她知道,傅堯俞實際上是英廟的孤臣。

 太皇太后對其很有好感,多次在宮中問:當年傅御史何在?

 去年召回傅堯俞,太皇太后就高興的和她說:“傅御史回朝,國家又多一忠臣。”

 “這翰林學士……”太皇太后遲疑起來:“當今天下文章知名之士,還有幾人?”

 說著,她便看向了趙煦,試探著道:“官家呀,近來朝中有許多大臣上表,紛紛言說,今之科舉,只取經義而廢詩賦,恐長此以往,國家無詞臣,天下無名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