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三十章 踏營(1)

 狄詠繼續觀察了一陣交趾人的防禦。

 然後,他就對身旁的人說道:“諸位指揮,誰願將兵襲擾交趾?”

 許克難第一個就站出來:“末將願往!”

 “那就有勞指揮了!”狄詠點點頭。

 許克難嘿笑著打馬而走,召集他的騎兵。

 襲營是熙河宋軍的看家本領。

 五次蘭州會戰,李憲統帥下的熙河兵馬,就多次襲營。

 特別是第一次蘭州會戰的時候,王文鬱將八百騎夜襲西賊大營,結果造成營嘯,西賊軍大亂,數萬人爭相踐踏,墜入黃河而死者不計其數。

 正是嚐到了這個甜頭,此後歷次蘭州會戰,熙河宋軍總會嘗試各種角度的襲營。

 在戰爭中,宋軍的襲營本領大漲,經驗自然也無比豐富。

 如今,距離最後一次蘭州會戰,也才過去一年半多一些。

 許克難的騎兵,都還保留著當年襲營的經驗和手感。

 包括許克難在內,他的這支部隊裡,起碼有數十人,就是第一次蘭州會戰時,跟隨王文鬱奇襲西賊大營的那八百輕騎之中的一員。

 他們迅速的進行著各項戰前準備的工作。

 穿戴上鐵盔,將輕便的護臂套上,將鐵鐧或者重斧等近戰武器準備好,放在自己最順手的地方。

 然後,他們檢查自己所用的騎弓。

 這些騎弓可不簡單!

 乃是熙河宋軍在戰爭中繳獲的党項弓。

 党項弓是當代公認的天下第一強弓!

 即使大宋,也難以仿製。

 為什麼?

 因為好多技術條件,在大宋並不具備。

 譬如說,党項人制弓,需要生長在賀蘭山上的一種特殊木材,然後將之剖開,放在嚴寒的天氣之中自然晾乾,党項人稱為‘析幹’,待到來年春天再行液角,最後還得等到秋天進行合材。

 此外,這種弓用的還是党項境內特有的犛牛角為弓架,以其皮為弦身。

 這樣一柄好弓,從選材到製成,前後要歷時三年,經過上百道工序。

 便是在西賊國中,這樣的強弓,也很稀少。

 只有西賊精銳的侍衛軍、鐵鷂子還有潑喜軍才能裝備。

 熙河繳獲也不算多。

 前後最多三千餘把。

 好在,許克難的騎兵是天子親軍,在他們被抽調回京時,李憲搜刮了大量強弓,武裝了這支騎兵,使得他們做到了幾乎人手一把。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天色就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對大多數人農民來說,因為缺乏足夠的維生素的緣故,一般都患有夜盲症。

 可宋軍不會。

 特別是戍邊熙河的宋軍不會。

 因為他們在熙河,天天吃肉,或許做不到。

 但各種牲畜內臟和下水,卻是管夠的。

 大戰前後,酒足飯飽更是宋軍的標配。

 所以,這些騎兵非但沒有夜盲症,反而在夜晚有著出色的視覺。

 在完成了準備工作後,許克難就帶著他們,在本地土司的嚮導下,悄悄繞到了交趾大軍紮營的一側。

 這是一個地勢平坦,很適合騎兵發揮的地方。

 許克難的騎兵們,蟄伏在一片小樹林內,慢慢的等著。

 交趾的樹林夜晚,無數蚊蟲飛舞,確實難熬。

 好在,燕援在他們出發前,給了他們一批裝在一些特製的瓷瓶內的所謂‘花露水’。

 同時,還有些燕援的軍醫們,從土司、巫醫處求來的本地防蚊藥膏。

 在裸露的肌膚上,先塗上防蚊藥膏,再擦傷花露水。

 效果立竿見影,蚊蟲們不再圍著他們叮咬。

 這讓士兵們可以安靜的等待。

 等到對面的營壘,喧譁聲慢慢停歇,等到交趾人的巡營軍隊開始鬆懈,等到月亮都已經升到了頭頂。

 許克難才帶著他的部下,牽著馬從樹林裡鑽出來。

 夜色給了他們最好的掩護。

 讓他們得以儘可能的接近敵營。

 所有人都有著豐富的夜襲經驗,所以不需要討論,也不需要商議。

 每個都,每個什,每個袍澤都知道自己的位置,都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們迅速的敵營前,自然完成了編隊。

 五百人,牽著五百匹馬,在敵營之前迅速的編成一個騎兵突襲常用的三三五五四五的散星陣。

 這種陣列,是一種無比古老且簡單的輕騎兵突襲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