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四十七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天下萬民

 打發走馮景,趙煦若無其事的回到偏殿之中,繼續看起沈括帶來的那些器物。

 都是些小東西,和刨子一樣,技術難度不高,但很實用。

 就像趙煦現在拿在手裡的一卷捲尺。

 這個東西構造很簡單,就是將布裁減成適當的布條,然後在其上面,標註出精確的丈、步、尺、寸、分。

 最後把布條纏繞到一個鐵製的圓環上就可以了。

 需要使用的時候,將布條拉出來即可。

 當然,沒有現代捲尺那麼好用。

 使用壽命,估計也不太長。

 但夠用就行了!

 有了捲尺,以後官吏丈量土地也好,作坊裡量器也罷,就都有了合用的工具。

 趙煦把玩著捲尺,問道:“沈提舉,如今已經做出了多少套捲尺了?”

 “奏知陛下,如今已有十餘套。”沈括低著頭回答。

 “都送去給宋用臣。”趙煦吩咐:“正好,靖安坊需要此物。”

 靖安坊的民居徵收工作,現在已經全面開始。

 初步定下的徵收價格是市價的基礎上上浮一成。

 這個價格很良心,甚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公道的價格。

 畢竟,在過去,雖然趙官家們也會補償被拆毀的民居。

 給的錢,名義上是市價。但實際上誰都知道,平頭百姓想從官府手裡拿到錢,不給好處是不行的。

 而這次靖安坊的民居徵收,卻是趙煦讓宋用臣、章縡負責,由開封府的‘提舉汴京內外廂道路、廂坊公事’這個機構監督。

 在這個機構裡,趙煦塞進去的,可都是以清廉、愛民聞名的大臣。

 像範純仁、呂大防、程頤等人,都是那種眼睛裡進不得沙子的清流。

 想在這些人眼皮子底下,飄沒掉老百姓的補償款,那是想也別想。

 當然了,這些拿了補償款的老百姓,除非他們拿著錢,出汴京去地方當農民。

 不然,他們就逃不出趙煦的手掌心。

 只要他們還留在汴京,他們手裡的錢,就遲早會通過各種渠道,回到趙煦手裡。

 他們是拿著錢去租房也好,做買賣也罷。

 都只是在趙煦手裡頭打轉。

 因為汴京城最大的地產商,就是趙煦!

 趙煦放下捲尺,便又拿起了其他物件看起來。

 這些東西,和捲尺、刨子一樣,都是給當下的大宋經濟和現成技術打補丁的工具。

 將諸般器物都看了一遍後,趙煦讓馮景將這些東西都收到這瓊林苑的這間偏殿。

 “此殿換個名字吧。”在走出這偏殿的時候,趙煦忽然停下腳步,看向那屋簷下懸掛著的牌匾。

 其名:左儀殿。

 看名字就知道,這個偏殿沒有被歷代先帝賜過名。

 因為趙官家們都是文青,不會起這麼沒有文化的名字。

 負責瓊林苑的內臣立刻躬身:“請官家御賜殿名。”

 “此殿以後,都將用來陳列,專一製造軍器局所發明之物。”趙煦微笑著看向沈括,輕聲道:“既如此,就以沈卿表字為名吧。”

 “存中殿!”

 沈括立刻拜道:“陛下鴻恩,臣不敢受。”

 存中殿?

 用一個大臣的表字來命名一座皇家殿堂。

 哪怕這殿堂只是皇室園林瓊林苑的後苑偏殿。

 但,這對大臣來說,已經是至高榮譽了!

 為什麼?

 自漢宣帝立麒麟閣,以畫功臣像,並述其功績後。

 歷代臣子,皆以入功臣閣為榮。

 於是,光武有云臺二十八將,唐太宗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如今,官家卻要用他的表字來命名一處皇室偏殿。

 這注定名留青史,成為後世傳奇故事。

 趙煦看著沈括,真誠的道:“愛卿不必推辭。”

 “專一製造軍器局諸事,尚有勞愛卿把持。”

 沈括可是趙煦現在用的最用手的大臣之一。

 最開始上任的時候,幾乎是天天九九六,有時候甚至零零七給趙煦爆肝工作。

 以至於趙煦不得不給他的妻子下詔,要求其妻嚴格管制沈括的工作時間。

 即使如此,根據趙煦瞭解的情況來看,沈括在專一製造軍器局內,依舊以工作狂著稱。

 幾乎每天都是最早到衙,也是最晚下衙的官員。

 連童貫都被他卷的直呼欽佩!

 沈括卻是被趙煦感動的眼眶發紅,連連拜道:“陛下知遇之恩,臣無以為報,唯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趙煦一聽就笑了,道:“卿之忠,朕知矣,皇考亦知也!”

 “皇考在日,就曾多次與朕言:大臣沈括,忠貞可用,獨不惜自身,誠為其弊。”

 沈括聽著,眼眶裡的淚珠都已經在打轉了。

 雖然他不知道,先帝到底是什麼時候與當今官家提起他的?他也不明白,為何先帝明明那麼看重他,卻要將他流放隨州數年?

 但他知道,先帝確實是和當今官家交代過一些他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