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五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夠了。

 看著恭恭敬敬的持芴而拜的兩位宰相。

 趙煦心中鬆下了一口氣。

 其實要是有的選,趙煦根本不會行此下策。

 原因?很簡單。

 地方上的富戶,一旦掌握了足夠的人力資源。

 那麼就一定可以挑戰官府的權威。

 甚至可以在政治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魏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就是這麼來的。

 地方豪強,有人有錢有地盤,根深蒂固,尾大不掉,世代把持本土本鄉。

 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趙煦這屬於開歷史倒車。

 可是……

 他也沒有辦法啊!

 趙煦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支持他的利益集團。

 最好,這個利益集團還不是傳統的士大夫。

 因為只有那些考不上進士的人,才會支持趙煦在未來另闢蹊徑,別開門路。

 畢竟,現行的科舉,三年一次,一次不過數百人得中。

 而能確定在未來改官成功的,也就是那麼幾十個。

 剩下的都得在選海里撲騰,能不能上岸,沒有人可以保證。

 而大宋天下州郡,那一個個草莽之地,蟄伏著的豪傑們,就成為了趙煦的希望和幫手了。

 畢竟,這些人考不上進士,他們的子孫大概率也考不上,即使考上了,也會被捲成炮灰。

 趙煦需要這些人的幫助。

 只有他們,才能幫趙煦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

 司馬光端坐在內東門下的待詔小殿,他看著手中的朝笏上寫的那些文字。

 初夏的陽光落在殿前的臺階上,矗立在殿前的禁軍魁梧的身體,倒映在石階上。

 司馬光在入宮後,就已經發現了,這些禁軍,和他過去所見的禁軍,在精神層面上,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他們開始昂首挺胸,開始充滿自信。

 這是章惇南征大捷傳回汴京後,帶來的變化。

 禁軍們終於打贏了一場戰爭。

 哪怕,他們打的是交趾這樣的撮爾小國。

 可贏了就是贏了。

 自仁廟景佑年間,元昊叛亂後,大宋的在京禁軍就已經沒有勝過任何一陣了。

 在京禁軍的精氣神,都已經在三川口、好水川被打爛了。

 然後,他們就一路擺爛迄今。

 但現在,一場南征的勝利,似乎又讓他們開始挺起了腰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