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七章 請君入甕

 耶律琚看著那位端坐在御座上,好似成年人一樣,對他慰勉的少年君王。

 心中總是忍不住想起了,在上京城的皇太孫。

 太孫和這個南朝小皇帝,年紀相仿。

 但,耶律琚無論怎麼看,都感覺自家的太孫,連人家的腳趾頭都比不上!

 偏生,上京城裡的天子,還在一直以為,大遼太孫就是南朝新君。

 而且,這個南朝小皇帝,一直在有意配合。

 各種筆錄、筆記,隔三差五就要送一些過去。

 而上京城,也不斷的遣使,將一些太孫的‘筆記’送來南朝。

 搞得好像,大宋天子和大遼皇太孫,儼然成為了同學。

 一個遣使過去,以皇兄自居,送去御筆筆記,口口聲聲說什麼‘願與皇弟共勉’。

 另外一個則規規矩矩,以皇弟自許,經常遣使來謝,同時也送來筆記,請教大宋皇兄。

 不知道的人,搞不好還會以為,這兩個年紀相仿的皇帝和皇太孫,要拜把子成為結義兄弟了。

 但,耶律琚心裡面明白,其實皇太孫的那些筆記、文字,都是上京城裡的文官教著寫的。

 倒是這個南朝少主,還真有可能是將自己的筆記送去了上京城。

 腦子胡亂的想著,耳畔南朝皇帝的話,就像是刮過去的風一樣,耶律琚根本就沒放在心上,只是虛應故事的低著頭,一副恭敬的樣子。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關鍵詞,在耶律琚耳畔炸響。

 “昨日,朕也是在此,送走了來朝的高麗僧義天。”

 “朕當時就說了,大宋願與天下列國,和平相處……”

 耶律琚抬起頭,睜大了眼睛。

 高麗?

 南朝小皇帝剛剛說了高麗?

 高麗人又跑來南朝勾勾搭搭了?!

 耶律琚神色不變,但心中卻已經泛起了波瀾。

 小算盤在心裡面敲得比誰都快!

 “有此功勞,回國之後,天子之前,吾便可自證其功了!”耶律琚的眼珠子不斷的轉著。

 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功勞。

 有了這個打探到‘南朝與高麗勾結’的功勳,回國後再活動一下,這個南朝使十之八九,就還該是他的。

 那些回扣、好處,也會是他的。

 至於會不會上當或者中計?

 和他有關係嗎?

 ……

 出了崇政殿,耶律琚就遇到了在等著他的刑恕。

 作為館伴使,刑恕是有著合理合法的身份和條件,與遼使相處、交談的。

 所以,兩人就光明正大的直接接頭了。

 “耶律兄,在下的朋友們的茶葉已經到了。”刑恕說道:“兄長要去驗驗貨嗎?”

 耶律琚哈哈大笑:“舍人的朋友的貨,某怎會懷疑?”

 左右都是要運回國去,給那些農民、商賈吃的茶。

 與他耶律琚沒有一毛錢關係。

 質量好也罷,不好也罷,只要回扣和好處真的落到手裡,誰管這許多?

 刑恕嘿嘿的笑了笑,道:“話雖如此,但該驗貨還是得驗貨的。”

 “再說,在下的朋友們,也想見見耶律兄。”

 “另外還有幾個新朋友,也想結識一下耶律兄。”

 “新朋友?”耶律琚心說,這是有人要送錢給他?

 太好了!

 眼珠子一轉,便與刑恕道:“這樣啊,那某去見一見?”

 刑恕拱手:“請!”

 於是,一個多時辰後,耶律琚便在汴京城的一處堆垛場,見到了那些堆滿碼頭的茶葉。

 這些茶葉,統一用木箱裝著。

 遠遠的就能聞到濃烈的茶香味——並沒有想象中的發黴的味道。

 這就讓耶律琚好奇起來了。

 連黴味都沒有的茶葉?

 這是好茶了吧!

 他卻不知,在大宋的茶場,茶葉一旦發黴,就會被銷燬。

 甚至在沒有發黴前,就會被銷燬。

 因為茶葉放到發黴,就只能說明——它根本賣不出去,或者說商賈們覺得,利潤太低,風險太大了。

 這是大宋現行的榷茶制度的結果。

 因為,如今的榷茶制度,早就已經放棄了將茶葉作為入中糴本的政策。

 而是改行自嘉佑以來的通商法。

 通商法的主調是:園戶之種茶者,官收租錢;商賈之販茶者,官收徵算。

 這就使得逐利的商賈,只會從園戶手中,購買利潤最高、最好賣的茶葉。

 那些次一級的、利潤不高的或者銷售速度不夠快的茶葉,自然就會滯銷,從而成為園戶和官府的麻煩。

 因為通商法下,官府不能再和過去一樣,將次茶、陳茶,強制配售給商賈。

 換而言之,這其實是市場經濟那隻看不見的大手在發揮作用。

 但,官府和園戶卻都很頭疼。

 這些積欠的次茶、陳茶,賣不掉的話,園戶會虧本,官府也會損失茶稅。

 耶律琚不知這其中的彎彎繞,看著那一箱箱堆滿了碼頭的茶葉,他眼珠子都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