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零四章 宰相的交易

 趙煦對李雍案,根本不急。

 他連這個案子的真相都不關心!

 他只關心一個事情——怎麼利用這個機會,把探事司的人,塞進開封府、大理寺。

 進而,完成對開封府、大理寺的控制、掌握。

 只要做成了這個事情,其他都是細枝末節。

 這些天,石得一已經在探事司裡選拔出了合適的人選,而且也已經開始培訓了。

 就等著蔡京兼掌大理寺的機會,利用李雍案對開封府、大理寺的清洗,塞人進去。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雍這個案子還挺有意思的。

 趙煦想著傅堯俞目前查出來的那些卷宗以及根據安惇審出來的口供。

 他嘴角微微翹起,在心中說道:“確實很有趣,不是嗎?”

 那味就竄到了他鼻子裡了。

 這種事情,一般多見於地方軍州的爭產案。

 第二,則是那個李雍到底是在入京前,就已經被人看上了,他是特意入京來當這個過河卒的?還是他是在汴京城,被人發掘出來,選中的?

 這個問題很重要。

 每個人走的時候,都能美滋滋的帶上一大筆錢。

 這個人,斷不可留!

 所以啊,他一看卷宗,再看口供。

 都堂上的宰執,當然不可能什麼都不知道!

 若是這樣,他們也就不配當宰執了。

 這李雍既拿得出三千貫這樣的巨資給自己買官,還敢進京告御狀。

 幾乎是在傅堯俞出慶壽宮的時候。

 那就說明他的財產,遠多於三千貫。

 關係著,這朝堂上有沒有野心家!

 若是前者……

 你今天都敢佈局長遠,算計起宰執、待制了。

 他怎會為了幾千貫不一定到手的錢財,自毀名聲?

 這裡面,必然藏著東西。

 要不是被告是官員,而且被告的兒子還在都堂當官。

 “此案的細節,若是被完整的記錄下來,並流傳到後世,那麼,單就第一階段的案子來說,簡直就是一部形象的大宋時代官府壓榨富商行徑的教科書!”

 下面的人會為了幾千貫而動心可以理解。

 太熟悉了!

 可胡及卻是朝官,而且前途遠大。

 地方官們一會判原告贏,一會又判被告贏。

 目的就是要榨乾李雍的財產。

 開封府的那些傢伙,只是單純的不想讓李雍放棄。

 有關慶壽宮裡的粗略細節,就已經有人送到了兩位宰相案頭。

 而原告被告的財產,在這個過程中就被慢慢掏幹。

 ……

 所以,開封府的那些離奇的操作和讓人震驚的判詞,還有那個叫李雍的富商,能在汴京一直死磕,就有了解釋了。

 特別是韓絳、呂公著,這種在宮裡面,有著無數消息來源的老臣。

 第一:胡及怎麼會這麼蠢?

 打來打去,知州、通判,換了一個又一個。

 趙煦脾氣再好,再寬宏大度,也絕容不得這樣的人。

 地方上的胥吏和官員們,最喜歡的就是爭產的案子了。

 他們在puA李雍。

 窮措大的眼睛,素來只有錢眼大。

 趙煦在現代,跟著自己的老師,做過類似課題。

 搞不好,那個李雍在開封府打官司的時候,可能還得到過很多‘有良心’的官吏的幫助、指點和同情。

 趙煦還沒有搞清楚兩個問題。

 就是……

 自然,他被盯上很合理。

 明天是不是就敢以朕為棋子,算計朕了?

 目無君父!

 最終什麼也剩不下。

 那這幾乎就是一個標準的大宋官府利用司法,壓榨、盤剝富商的標準流程。

 他們是故意在拉長官司,故意在拖著這個案子。

 再遲上半個時辰左右,其他在都堂的執政們,也都拿到了各自渠道的消息來源。

 在大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看文官們天天罵內臣,動輒就重拳出擊,拿幾個倒黴的內臣開刀,以宣示自己的地位。

 可實際上,只要屁股坐到了待制甚至宰執的位置上。

 大家就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交好的內臣。

 特別是現在這種少主在朝,兩宮聽政的特殊局面下。

 內廷和外廷的往來,正在日漸親密。

 宮裡面如今也不會干涉內廷和外廷之間的這種往來。

 因為這是在取信於外廷。

 表明宮中沒有隱私!

 不然,外廷的宰執,就會疑神疑鬼了。

 這也是現在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格局所導致的。

 帝黨勢大!

 偏生,官家年少,不能御殿聽政,大權落在兩宮手裡。

 這個時候,倘若外廷的宰執們,連宮裡面的事情都不能及時掌握的話。

 難保有人疑神疑鬼,進而腦補出什麼東西來。

 那就不好了。

 所以,現在對大宋的文臣們來說,是最幸福的時光。

 一方面,天子年少,兩宮聽政,而兩宮對庶務並不熟悉。

 大量過去屬於天子的權柄,現在落到了宰執手裡,東西兩府權柄大漲!

 兩位宰相,更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天子雖然年少,可在心智和能力上,卻不是個少年人。

 所以,他可以兜底!

 像是涉及變動法令、政策這樣的大事,稟到他面前,他沒有反對,大家就可以放心去做。

 出了差子,這位官家甚至不會甩鍋宰執。

 相反,他會重新部署、調整。

 這就太棒了。

 這也是帝黨日益壯大的原因,甚至現在朝中,已經有聲音在悄悄的說什麼:今天子聰俊、仁聖,年雖幼衝,卻已頗具祖宗法度,人君威嚴,堪比成王矣云云。

 話裡話外的潛臺詞,都是——天子應該趕快親政!

 也就是那位官家,從未表露過想要親政的意思。

 就連暗示性的動作也沒有。

 不然,可能現在汴京城裡,就有一大堆人在日思夜想著,怎麼讓兩宮撤簾,回到大內安享晚年了。

 這種事情,大傢伙又不是沒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