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一十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

 “臣只是盡忠職守而已,不敢當陛下誇讚!”賈種民,牢牢記著當年宋守約的故事,將自己向著宋守約的形象塑造。

 趙煦輕笑了一聲,便道:“卿忠於王事,朕自不吝官爵賞賜。”

 “侵街一事,卿當再接再勵,不負朕及兩宮慈聖之望,使汴京士民,再無出行擁堵之煩憂!”

 賈種民自從三月開始,就在李士良的支持以及蔡京的默許下,從開封府裡選了幾十個肯幹事不怕事的官吏。

 然後就拿著棍棒上街了。

 誰侵街,就拆誰,敢反抗,就逮起來送開封府治罪。

 就連道路上行駛的車馬,他也管了起來。

 誰敢擁堵,就揍誰。

 兩個多月下來,汴京交通煥然一新。

 賈種民感動的再拜稽首:“臣自當百死,以謝陛下!”

 “嗯!”趙煦頷首,道:“朕有意,將街道司正式從都水監之中獨立出來,隸屬開封府,為提舉汴京內外廂道路公事直轄!”

 “卿準備一下,出任第一任提舉街道司公事,並在提舉汴京內外廂道路公事之中,擔任錄事街道一職!”

 街道司,是太宗時代就已經設立的機構。

 最初管的是皇帝、妃嬪出行的道路安全以及灑掃工作。

 至真廟時,擴大職責,成為主管汴京交通、道路修葺,並負責皇帝、妃嬪、宰執重臣出行時道路安全、衛生及秩序維護的機構。

 仁廟時,職權進一步擴大,成為了一個類似現代的城管局、交通局、環衛局一樣的機構。

 既管市容市貌,也管城市衛生、交通。

 然而……

 這個機構,從仁廟寶元年以後,就基本沒發揮過什麼作用了。

 所以,一度被罷。

 但很快,朝野就發現,還真缺不了這個街道司。

 因為它雖然沒卵用,也不管事。

 但皇帝、妃嬪、重臣出行,還真少不了街道司的工作。

 旁的不說,單單就是一個灑水工作,不是街道司做,就得再成立一個灑水司來辦。

 還不如繼續讓街道司幹呢。

 至少街道司,還能偶爾管管市容市貌,修一修道路,免得坑坑窪窪。

 於是,嘉佑之後重置街道司,依舊讓其執掌汴京道路修治,並負責乘輿出入的灑水、疏導和排水工作。

 因此,街道司素以武臣提舉。

 一般都是以武臣大使臣或者三班小使臣充任。

 常設勾當官兩人,各領禁軍五百人。

 若遇大事,還可以向上級主管的都水監部門申請調動都水監所轄的軍隊。

 自治平以來,街道司基本淪為了勳臣戚里們躺平喝茶的地方。

 每年也就帝后郊祭或者去大相國寺、興國寺等皇家寺廟上香的時候忙一下。

 李士良曾擔任過知都水監,所以在趙煦成立‘提舉汴京內外廂道路公事’後,就提議讓其兼掌街道司職權。

 賈種民以駕部員外郎,借調開封府時,就是用巡街大使的名義,行駛街道司的權力。

 現在,趙煦是打算直接正名了。

 將街道司從都水監剝離出來,讓其直接像現代的城管局、交通局、環衛局一樣,成為隸屬開封府的機構。

 至於錄事街道?

 自是效仿開封府已有的錄事兵曹、錄事刑曹一類的職事官。

 這也是大宋體制的靈活性所在。

 別說是皇帝了,就是地方上的知州、通判都可以因事設官。

 只不過,設立容易,裁撤難,這就成為了冗員的源頭。

 賈種民聽著,心中無比雀躍。

 立刻就叩首拜道:“臣謝陛下隆恩,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陛下拔擢之恩!”

 作為賈昌朝的族人,賈種民在官宦之家長大,從小耳聞目濡就是官場的情弊。

 自然,他很清楚,此事的意義所在。

 街道司,素是武臣提舉。

 而且,是勳貴戚裡的自留地!

 現在,他,賈種民成為國朝開國以來,第一位以文臣提舉街道司的人。

 僅僅是這一點,他賈種民在士林之中的名聲就要好幾分。

 因為這是為後人謀福利的事情。

 從此以後,文臣們的蘿蔔坑就要多一個了,這在冗官嚴重的大宋,實屬萬家生佛的事情。

 而且,這個事情對他本人來說,也意義重大。

 提舉汴京內外廂公事這個衙門,本來就是朝野公認的頂流衙門。

 天子親預,開封府親領,裡面的人,不是天子近臣,經筵官就是天子身邊的伴讀。

 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國朝未來的宰執之選。

 他現在擠進去有了一個名分。

 哪怕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所謂‘錄事街道’。

 但這是正式編制!

 而且是天子近臣的編制。

 地位,可以等同於先帝潛邸時的記室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