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二十四章 拿捏

 元祐元年六月甲辰(十八)。

 因太皇太后聖節將近,宰執奉詔依故事,推薦天下有為才俊,可堪館閣之人入京赴闕,參與館閣考試。

 於是,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韓絳舉薦奉議郎張舜民、通直郎孫準、河南府右軍巡判官劉安世等。

 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呂公著上書舉朝奉郎孔平仲、奉議郎畢仲遊、孫樸。

 中書侍郎張璪舉承議郎趙挺之、梅灝,宣義郎陸長愈。

 知樞密院事李清臣舉承議郎盛次仲、太學博士王柄。

 門下侍郎李常舉宣德郎陳察、太學正晁樸之等。

 同知樞密院事安燾舉宣德郎楊國寶、承議郎畢仲遊、黃陂縣縣令李籲等。

 ……

 宰執們一口氣,向朝廷推薦了二十多位天下才俊。

 趙煦點點頭,接過茶盞,拿著勺子吃起來。

 好在,推薦上來的,也並非全是二代。

 這裡面還是有幾個有真才實學的。

 完美的詮釋了那句話——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趙煦看著她的背影,微微抿了抿嘴唇,將馮景叫到近前,問道:“可知道文太師近來在忙些什麼?”

 比如說韓絳舉薦的三個人裡,就有兩個是二代。

 他忽然想和高家、向家聯姻,要做什麼?

 趙煦的皇帝本能,開始發動。

 所有人都是如此。

 “聽說是,太師家有兩個孫子,好像是到了改定親的年紀……所以,想和兩位國親結親……”

 比如張舜民,這位是大詩人、大畫家,在現代都很有名的那種。

 宰執推薦的二十多個依制推恩入京參加館閣考試的‘才俊’。

 孫準——孫爽的孫子,劉安世——劉航的兒子。

 所以……

 不得不說,文燻孃的手藝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合趙煦的胃口了。

 “我想寫點東西。”

 “官家,吃些飲子,涼快一些……”文燻娘奉上煮好的紫蘇飲,柔聲道。

 疑神疑鬼的自我腦補起來。

 名單送到趙煦手裡,趙煦於是讓馮景帶人去吏部的官告院裡,查一下這些人的告身、腳色,對這些人做一下背調。

 無論是新黨宰執,還是舊黨宰執。

 雖然文彥博這個人素來是很靈活的。

 很快,結果就報到了趙煦面前。

 “應該是……”

 也就是他心寬,看得開,知道大宋就是這個德行。

 現在的文彥博,已經功成名就了。

 趙煦眉毛一揚:“是嗎?”

 超過七成,都是官二代、官三代。

 好在,這個時候,馮景在旁邊說道:“大家,臣聽說,太師除了議親,似乎還在高、向兩家,談一些買賣……”

 趙煦摩挲了一下雙手,這就有些不尋常了。

 還有孔仲平,三孔之一,在當代與二蘇齊名。

 他也不怕被人指指點點——當年,他為了拜相,連溫成張皇后家的臭腳也肯捧。

 一盞冰爽的紫蘇飲吃完,趙煦放下茶盞,看向在一旁低著頭的文燻娘道:“燻娘替我磨墨吧。”

 他也不需要再去捧外戚的臭腳了。

 趙煦看完,就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內耗中。

 但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馮景低著頭,答道:“奏知大家,臣在御廚聽人說,太師這兩日,請了高公繪、向宗良兩位國親過府。”

 其他人也大抵如此。

 “這不就是你賢我笑嗎?”趙煦嘀咕著,靠在坐褥上。

 也就是在現代,不算有名。

 “諾。”文燻娘乖巧的領命去準備了。

 為什麼?

 因為,根據馮景從吏部官告院那邊的調查結果。

 這要換朱元璋,趙煦感覺,如今都堂上的宰執都得去玩九族消消樂了。

 “嗯哼?”趙煦看向馮景:“什麼買賣?”

 “還不知曉,但應該有這麼個事情。”

 趙煦哦了一聲,對馮景囑託:“打探一下,看看太師要做的是什麼買賣?”

 “諾。”

 趙煦吩咐完就站起身來,走向東閤。

 在東閤的書房中,文燻娘已經磨好了墨,還貼心的鋪好了元書紙,並用鎮紙壓好了。

 趙煦走上前去,站到那張為了他的身高而特製的案几前。

 他想了想,就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一首詩。

 杜甫的千古名篇《同諸公登慈恩塔》。

 文燻娘在旁邊看著趙煦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下那首詩。

 等趙煦寫完,她就適時的出來捧場了。

 “官家的字,寫的可真好,幾有大家之風……”

 “是嗎?”趙煦微笑著,看向文燻娘問道:“燻娘以為,朕的這副字好在哪裡?”

 文燻娘低著頭,大著膽子回答:“臣妾愚鈍不懂書法,但妾觀陛下之字,迅捷靈動,非是凡字,提按頓挫,落筆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