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五百六十章 太母車與聖母梭

 元祐元年七月丁丑(22)。

 御花園中的西瓜,終於到了收穫的時節。

 因為是四月份才栽下的,所以,這是屬於晚熟了。

 但,結出來的西瓜數量,卻是不少。

 文燻娘一大早的就領著孟氏和狄嬙,在花園的瓜地裡忙碌。

 一個又一個圓滾滾的青皮西瓜,被她們摘下來,然後被其他女官放到筐中。

 趙煦在旁邊看著,也頗為開心,同時也忍不住在心中想著:“熙河路那邊的西瓜,也該收穫了吧?”

 “再過些時日,當地的棉花,也該到收穫時節了。”

 對此,趙煦很期待,期待著熙河的棉花送到京城的那一刻。

 在他身旁的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的心思,卻都放在了收獲的西瓜上。

 特別是太皇太后,她很喜歡看收穫。

 今年以來,御花園裡種的蔬果,每到收穫的時候,她都會親自過來。

 原因嘛,也很簡單——刷名聲。

 可不要小看了,御花園裡,趙煦讓人開墾出來的這幾塊地。

 雖然,從頭到尾,趙煦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了不起,有了興趣,就下地澆澆水啊、拔拔草。

 當成陶冶情操的娛樂活動了。

 可問題在於,凡事最怕比較!

 誰都知道,天子親耕、皇后親蠶,乃是帝王的基本職業操演。

 可現實卻是,自古以來多數皇帝,連演都懶得演一下——有這功夫,在宮裡面抱著美人嬉戲不好嗎?

 所以,趙煦的表演,也就成為了他明君的特徵了。

 而兩宮,特別是太皇太后的情緒價值,一下子就被拉滿了。

 於是,有空就會來看看,每當果蔬收穫後,更是親臨此地。

 收穫後的果蔬,當然也不會浪費。

 會被分賜給外戚、宗室、宰執家裡的命婦。

 同時,這也是一種隱晦的政治宣言。

 這一次,也不例外。

 這些西瓜,都會在明天的坤成節,作為賞賜,賜給臣子。

 而且,不到一定級別的大臣,可能連味都聞不到。

 不過,今天的太皇太后,看上去似乎心情不大好。

 她的眼睛看著在瓜地裡忙碌的身影,心思卻不知在想些什麼?

 “六哥,明日是娘娘的聖節,相關禮儀,可都記好了?”向太后忽然問道。

 “回母后,兒早早就已經練好了。”趙煦微笑著答道:“而且,早已命沈括,給太母準備一樣寶物,作為太母聖節的獻禮。”

 “哦!”太皇太后扭頭看向趙煦,問道:“官家給老身準備了什麼寶物作為賀禮?”

 趙煦矜持的一笑:“自是利國利民之寶,同時也是造福天下太母與母親之物。”

 太皇太后終於動容:“竟有如此寶貝?”

 心裡面的那一點點不愉快,立刻不翼而飛,整個人更是變得歡喜起來。

 沈括執掌的專一製造軍器局,這一年多來,發明創造出的東西是一件接一件。

 而且,很多都有利於國計民生。

 旁的不提,一個膽水浸銅法,就讓朝堂在減稅之餘,還比過去多鑄了兩三百萬貫的銅錢。

 上上下下,都是溢美。

 火器一事,就更不用說了。

 其他改進、改良的器物,現在也開始慢慢的在汴京城中流行了。

 雖然很多都是些奇技淫巧的東西,甚至稱得上是‘奢侈之物’。

 但,這些東西,確確實實在汴京城中出現,甚至流行起來了。

 “回太母的話,孫臣自不會有虛言。”趙煦微笑著說道:“如今,孫臣命沈括準備好的寶貝,就在福寧殿中。”

 “太母、母后現在就可以去看。”

 一刻鐘後,福寧殿偏殿中。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看到了一架出現在她們眼前的紡車。

 只是,這個紡車和尋常的紡車不一樣。

 它的紗錠不是橫著的而是豎起來排列在工作臺前。

 它的框架結構,似乎也與尋常所見的紡車不同。

 它不是立起來的,也不是常見的臥式紡車。

 而是一種很新奇的形式。

 就好像……就好像是一個被人踢倒在地的紡車!

 “太母、母后請看……”趙煦拍拍手,一個女官就走上前去,坐到那紡車前,搖起了紗輪。

 於是,一個讓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紡車上的紗錠隨著這女官的操作,全部開始工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