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 作品

第569章 壽宴(1)

第569章壽宴(1)

絲竹管樂之聲在耳畔悠揚的響著。

趙煦緩緩睜開眼睛,看向了坐在自己身前的身影。

“母后!”他從床榻上醒來。

睡前的記憶,在腦海中浮現。

獻俘禮、太廟、祭祀……

於是,趙煦自嘲的在心中道:“朕的身體在生理上,還是太小了啊。”

沒辦法,他雖然一直有在努力鍛鍊,注意營養均衡。

可是,他終究還是太小了。

身體實在難以支持長時間的高強度政事活動。

所以,勉強在太廟主持完了祭祀後,登上回宮的攆車,就實在撐不住,在攆車上睡著了。

他隱約記得,一路上是向太后抱著他回宮的。

向太后伸手握住趙煦的小手,微笑著道:“六哥醒來了?”

“嗯!”趙煦點點頭,問道:“兒臣睡了多久了?”

“不久,也就一個多時辰。”向太后微笑著問道:“六哥可要用些膳食?”

“嗯!”趙煦點頭。

於是,一直在向太后身後小心翼翼的侍奉著的文燻娘便盈盈一福後,從殿中取來一盅早就已經熬好了的肉粥,向太后接過來,拿起一個瓷勺,先吹了吹肉粥,然後嚐了嚐味道,才對趙煦道:“六哥,且嚐嚐母后煮的肉粥味道。”

趙煦當即乖巧的張開嘴巴,任由向太后,一勺一勺的喂著他。

很快,一小盅肉粥就吃的乾乾淨淨,他拍拍肚子,對向太后開心的道:“母后煮的肉粥,最是好吃,不像馮景那廝,總是差些味道,叫兒臣吃不爽利!”

向太后取出一塊手帕,給趙煦擦了擦嘴角的粥痕,笑著道:“母后的肉粥,哪比得上御廚的大廚們?”

趙煦答道:“御廚們只是手藝精湛而已,空有其術罷了,怎及母后親手為兒調羹熬煮的吃食?”

向太后頓時就被感動了。

這個孩子,每每總是能說出這樣的,讓她深感滿足、幸福的話。

所以,儘管她其實不太喜歡與人爭執,更討厭勾心鬥角。

但為了這個孩子,她堅持了下來。

不止風雨無阻的參與聽政,哪怕有時候身體不舒服,也會出現在慶壽宮。

更是會看幾乎所有的重要人事任命、升遷。

只能說,這就是母愛的偉大。

趙煦微微低頭,問道:“母后,慶壽宮的壽宴怎麼樣了?”

向太后笑起來:“現在,姑後正在受群臣之表呢!”

趙煦哦了一聲。

大宋制度,帝后聖節,群臣都要寫御製詩來稱賀。

太皇太后又是個愛面子,喜排場的主。

去年,因為趙煦的父皇駕崩,所以沒有收到御製詩。

今年,終於有機會了,可不得好好看看?鑑賞一二?

向太后卻接著說道:“吾方聽說,集英殿說書蘇轍,寫了一封頗為應景的御製詩,博得了滿堂彩呢!”

“蘇轍詩賦,自是不俗!”趙煦點頭頷首。

到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詩詞,自不弱人,事實上,要不是蘇軾的光芒太耀眼。

蘇轍的文章,單拿出來,也可以秒殺掉無數人。

旁的不提,單單是蘇轍年輕的時候,寫給韓琦的那一封拜帖,就堪稱中古年輕人拜謁貴人的範文。

想進步的官員,都該去看一看,認真學一學,什麼叫不卑不亢,如何吸引領導的注意力,怎樣拉起領導的好奇心。

“如今殿上諸臣,還在奉詔賦詩,六哥可要去看看?”向太后問道。

趙煦搖頭:“兒臣年幼,哪懂什麼詩詞,還是不去獻醜了,與母后在此多說說話吧。”

雖然趙煦的詩詞水平不差,文學素養和鑑賞水平也很高。

但,自從在慶寧宮醒來後,他就一直在刻意的向外界傳遞一種——朕不喜詩賦的態度。

在經筵上,群臣賦詩,他也從不做點評。

這是一種微妙的政治宣言。

向太后自也知道,於是道:“那母后便陪六哥在此說說話。”

母子兩人便在榻前,開始聊起了家常。

這也是趙煦暑休後經常會做的事情。

他有沒有空,就會到保慈宮中,與向太后說話,甚至抽時間陪她散步、賞花。

每隔三五天,更是會到保慈宮中住上一陣。

尤其是六月過後,旱情開始緩解,出現雷雨天氣時,趙煦總會到保慈宮中,陪著向太后。

細節上,幾乎做到完美。

趙煦的嘴巴,又特別甜,總能時不時的說些‘至孝’、‘純聖’之語。

所以母子感情,非但沒有半點疏離,反而更加親密。

母子兩在慶壽宮的內寢說著話的時候,慶壽宮正殿上。

大臣們所上的御製詩,已經宣讀完畢。

太皇太后,聽著那一首首吹捧、讚美她聖德與慈恩的詩賦,也是笑的合不攏嘴。

於是,詔賜金銀有差,並選了她最喜歡的幾首御製詩,命人裝裱起來,打算將來仔細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