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655 機不可失



            劉援朝其實是個極為務實的人,現在國內油儲業務明顯開始正規,他套現離場是起碼的,但因為公司在香江上市,股價肯定還得有利好動作來維持。

所以在業務上,他的選擇也簡單,一是國內放手重化工尤其是原油方面的存儲業務,轉向更吃力不討好的食用油以及其它油脂存儲業務;二是海外業務想辦法打開,這就需要用到香江本土大亨的海外關係,只是沒想到才接觸到東南亞的業務就受挫。

不過現在他也明白了過來,自己純粹是運氣不好,撞鬼了。

好在張浩南的業務能撐起海外業務擴張,別的地方不好說,但在中亞,光大豆這一項,劉援朝也算是插了旗,在上頭也重新亮了相。

中亞諸國其實各有複雜的國情,恩怨情仇追溯起來都挺久遠的,而且跟國內的一些民族也有比較錯綜複雜的糾葛。

比如國外的塔吉人,其實跟國內的並非同一支,嚴格來說應該是帕米爾人,但前蘇聯的操作,是先分再合再分,因此國外“帕米爾”這個民族概念覺醒時,就產生了內鬥。

所以在投資的時候,進入到塔吉人的城市,鬧笑話是小,不經意間結仇,那加上當地極其腐敗的環境,夠喝一壺的。

“沙食戰略部”有專門搞地緣政治和歷史文化研究的,其中一個還是兩浙大學退休的教授,另外一個則是《中亞史》專家,現在依然是建康大學的研究員。

光這兩個頂級專家的團隊,就為張浩南省下了三四千萬的經費。

這三四千萬是美刀計價,不是軟妹幣。

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極其麻煩,兩個專家團隊首先都要有前蘇聯的外交及文化交流經驗,其次在老派外交系統中得有舊識。

什麼叫老派?

老派就是部隊出身,建國初期搞外交的雖然是文職,但那都是要麼見血要麼濺血,不存在什麼會兩句洋文會開洋酒就湊合用的情況。

也鮮有二代摸魚。

這種交情主要是停留在前蘇聯時代的學者圈子中,中亞諸國自然也有,有些後來也是跟著搞政變上臺,那麼對當地“潛規則”的熟悉瞭解,就有了穩妥渠道,即便不穩妥,成本也不會太高。

張老闆偶爾會新增一兩個ngo,就是因為當地社會的各種奇葩思潮以及需求會突然冒出來,這就需要快速反應能力。

當然本質上來說,只要鈔票夠多,啥反應都快。

唯一要把握住的尺度,就是別刺激到克里姆林宮的“瓦洛佳”,當然現在整個羅斯都是舔狗,只要張老闆不搞政變啥的,都是小意思。

畢竟還是那句話……只要鈔票夠多。

而且中亞諸國最大的經濟作物大戶,都是跟當地國家合作的毛子,其中時不時就出現在電視上的,正是阿列克謝·帕夫洛夫。

現在每年對中國輸出的大豆,其實都有多個去處。

一種是運往遠東,走的是可薩斯坦北部公路,物流公司在葉卡捷琳堡和鄂木斯克都有相當規模的車隊,並且車隊主要是採購中國產的“斯太爾”車型,四十噸的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