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 匠人方案

    就算他們沒被考核上,但希望阿耶看在他們協助完成鄭白渠工程的份上,允許他們免除相應時間徭役。”

    “也就是說,把他們在鄭白渠考核的時間,計算入免除徭役的時間嗎!”魏徵不由一愣。

    “是的!”李泰點頭道,“鄭白渠工程短則兩年,長則三年,不給點好處,總歸不合適。

    朝廷若佔百姓的便宜,時間久了,那朝廷自然毫無信譽可言。

    而保持朝廷在百姓中的信譽是最重要的。”

    朝廷重臣聽到李泰這般的話語,倒也紛紛點頭,雖然越王特會來事,跟儒家也不對付,長得還沒有李承乾帥,但這一份心繫百姓的心,說實話朝臣們都認可的。

    “至於錢糧……”李泰開口道,“錢糧至少到現在為止,肯定是足夠的。

    如果不夠,我肯定是會第一時間找朝廷求糧,更重要得是,我覺得真到那時候,我去向宗室世家再求一筆錢糧,相信他們是很樂意出借給我。

    畢竟他們也不希望自己在鄭白渠的投資打水漂吧!”

    說實話,李泰倒沒怎麼擔心錢糧不夠的事。

    畢竟李泰清楚,隨著糧票的出現,以及自己對於各種零零碎碎的產品不斷向上遊掌握,整個體系已經越來越完善了。

    在這過程中,產品成本越來越低,體系越來越全,同樣在這範圍內的錢也越用越少。

    而自己收割到的財富也在無形之間,變得越來越多了。

    總之,只要今年小麥能成功豐收,那麼基本上幾年內不用擔心會出現信譽破產的事。

    當然,別人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滿頭黑線,他們明白,李泰雖然無恥,但這辦法真可行!

    如果李泰真的沒錢了,向著世家要錢,這些世家真會把錢繼續投資給李泰。

    而對朝廷來說,這事自然不會反對。

    因為一開始就約定了的朝廷固定擁有三分之一的鄭白渠耕地,主要為了滿足李世民修建的那些倉儲,剩下來的三分之二才是其他世家分,以及補齊倉儲之中未滿的部分。

    若這工程真的進行到了一半,大不了李世民臉不要了,先把朝廷三分之一的土地收了也就是了,畢竟三分之一的土地至少有三千傾啊,為此不要臉面算什麼。

    到時候,李泰出面說自己手上沒錢了,怕很多人趕著送給李泰。

    所以,李泰說出這辦法後,一眾已經出了錢的宗室世家的大臣,這時候只能真心祈禱,越王有人格一點,千萬別貪汙浪費,最好這一波就足夠了。

    李世民不由雙眼放光,看著自己的兒子,心中嘀咕著還有這麼一手操作辦法嗎?

    自己以後要修園子什麼的是不是也能這麼操作。

    而實際上李泰知道,這種操作辦法更多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果是自己負責中央的財政調度,那自然是要把朝廷經濟佔比提升,世家的經濟佔比下降,加強朝廷對大唐的控制。

    不論怎麼樣,這個理由給魏徵,魏徵便是退了下來,沒再多說什麼。

    這就是幹實事的事最好的地方,別人進行挑刺時,你能夠合理的給一個解決方案,別人又沒有其他解決方案,那這東西基本上就不會再進行爭執下去了。

    最怕的是,你有方案,別人也有方案,誰也不能證明誰的方案最好,這是最麻煩的。

    因為這往往會成為所謂的道爭,誰都為自己的方案死都不退。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那就要看誰手上有錢糧能夠把自己的方案能夠執行下去了。

    就好像,李泰提出來的計劃什麼,難道朝廷上的人沒有反對的嗎?

    不可能的!

    儒家一系的人恨不得把李泰的計劃說的一無是處,讓李泰熄了幹實事的心思。

    但事實是,李泰的每一個計劃,自己總是能夠解決錢糧問題。

    不論李泰怎麼坑蒙拐騙,手上有錢糧,心中有方案,有資本就進行試驗對錯,這是絕大多數的朝臣所不具備的能力。

    因為他們只能找朝廷要錢來實施自己的方案,畢竟破家為國也做不到某些工程啊,這就是他們跟李泰的最大差距。

    那朝廷會選擇哪個?自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