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滄月 作品

山海經番外:真實的崑崙與百神

    至於青水,在崑崙西南流過,向東行,且沒有入海。

    它夾在泗水與赤水之間,並且名字還帶青字的古河道,只有一條……就是大清河。

    如此弱水也能定位了,就是大汶河。

    有這些水系定位,崑崙山的位置已經脫口而出了,泰山!

    想必你們都想到了,這也是學界很早就有的說法。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墟是明堂,但這裡寫崑崙‘丘’,且明確說了是大山,說明在圖裡崑崙墟建在山上,而建著崑崙墟的那座山,則叫崑崙之丘。

    在山海經裡,描述崑崙丘時,沒有寫九井之類的東西。

    在寫崑崙墟時,才著重描寫了九井九門之類的建築細節。

    赤水是泗水,黑水是濟水,崑崙丘在兩條水系之間,且附近還有流沙。

    流沙很多人解讀成沙漠,甚至是撒哈拉那種大沙漠,純屬扯淡!

    上古之時,我國環境太好了,到處都是水,先民沒有見過真正的‘大沙漠’,所以在造‘沙’字時,是指水流旁的沙灘。

    ‘沙洲’一詞,就是指流沙沖積出來的‘洲’,所以‘洲’也是三點水旁!

    ‘濱’是指水邊的地方。在古代,流沙是指水流衝擊的河沙,即沖積平原。

    流沙之濱,每個字都有三點水旁!說明在水域邊上,絕無可能是戈壁沙漠!

    黃河、長江、珠江都有這樣的衝擊沙洲、沙灘。繼而形成所謂的‘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

    山海圖上的所謂流沙,就是黃河在整個魯西平原衝擊氾濫而成,那時候黃河的沙就已經很多了,在下游平緩地區衝擊出大片沙地,還是流動的,直到入海……故稱流沙。

    就是這種流沙,在不停地填海,結合氣候變遷,才最終把西海衝沒了,乃至渤海都收縮了,本來渤海也是海侵到很深,是名副其實的‘北海’。

    我當初解讀過,精衛就是大雁銜著樹枝越過渤海,炎帝氏族就在山·東沿海。

    精衛填海的原型,就是鳥文化崇拜的氏族,結合海岸線不斷擴張而誕生的。

    古人說這是鳥乾的,但其實是黃河干的……填海的是日復一日的流沙。

    正是西海、北海、南海等方向,洪水氾濫,沙土衝擊,成為浮著淺水的衝擊沙地、草地、溼地,這才進入‘大荒時代’。

    炎帝氏族,或者是某個‘泰山土著氏族’,他們向外遷徙,篳路藍縷,文化傳播,並將原本的地名、山名,帶到了天南地北。繼而蒼梧之野,後期就跑到了湖·南,巴蜀之名跑到了川渝。贛地之名跑到了江西。

    在泰山腳下的汶上縣,就有個‘蜀山’。然而這個名字,現在我們知道,它到四·川去了。

    這些原本都是古山·東的地名,隨著部族擴張而傳播到了各地。

    ‘古海內’僅在山·東地界,‘新海內’則在整個中華大地。

    世界觀沒變,地圖放大了……在古海內地圖裡,蒼梧之野在魯南,為了維持世界觀,便將其放大,疊加在新地圖上的相對位置,蒼梧就成了湖·南某地。

    有點類似於美國殖民期間取得地名:紐約……新澤西……埃塞克斯……普利茅斯……伍斯特……這都是英國地名。

    如果幾千年後,資料大部分丟失,有人說:‘埃塞克斯在英國,大部分人恐怕一臉懵逼,說不是在北美嗎?怎麼會在一個小島上?埃塞克斯絕不可能在英國……’

    而之所以一定要這麼帶著名字遷徙,就是為了記住自己的根。

    這種文化黏性,有點類似後來的‘內九州外九州’,‘小九州大九州’,反正我們就是跟九州槓上了,星際時代以後,可能整個太陽系都是九州,甚至還有銀河九州。

    還有‘海內、天下’,哪怕以後科技發達,住到天上天外去了,我們可能依舊會說‘天下無敵’這類的詞。

    這就是文化基因,在不同時代的活力。

    當然,古海內與新海內,只是其中一種說法,上古什麼情況,誰也不知道。

    同樣也有全國版本的崑崙解讀,繼而蒼梧之野在湖·南,崑崙在黃河上游的黃土高原,這隻能單獨開一篇去說。

    這個散落四方的部族,是不是炎帝我不確定。

    但炎帝部族的確也傳播到了各地,有很多後裔分散各處,基本遍佈全國。

    這裡說回崑崙……流沙、赤水、黑水,就已經能定位崑崙了。

    大清河什麼的,其實都不需要。

    在大清河北部緊靠著一座山脈,它夾在泗水與赤水之間,且北邊還有黃河。

    這隻有一種可能,泰山……

    泰山毫無疑問是大山,它是東方第一高山,自古就稱其‘峻極於天’!

    從上古開始,泰山的地位就至高無上,與‘上天’、‘天帝’、‘昊天’相關聯,正是‘帝之下都’。

    它是自古歷朝歷代的天子與百姓所崇拜祭祀的神山。無論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都封禪過。只要一談封禪祭天,就得說泰山,那是文化定義中,與‘天’最接近的地方,是通天之地。

    《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

    整個中華文化圈,古國林立,氏族遍佈,其中大多數都以泰山為聖山。

    或者說,凡是以泰山為聖山的氏族,就算是華夏文明。

    而最初奠定這種文化因子的族群,我相信一定是生活在泰山腳下的。

    ……

    崑崙在泰山,是學界的論調之一。

    如果崑崙是泰山,完全說得通。

    如果不是,也沒關係,因為很多線索,確實都指向崑崙位於大西北。

    所以另一種解釋是,崑崙在黃土高原,那裡也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區。同時因為水土流失,也確實有流沙。

    總之我基本可以斷定,崑崙只會在這兩個地方。

    泰山或者黃土高原。

    非要說第三個選項,那就是崑崙族原本在泰山,後來因為變故,遷徙到了大西北成了西戎。

    如果是第三種可能,那麼這個族,我懷疑是‘周人’。也就是後來滅商的那個小周。

    周人的始祖是‘姜嫄’,姬姓來源於姜姓,這有專門的學者論證過,我就不廢話了。

    《詩·大雅·生民》載:“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姜嫄是周人的老祖母,生下了周人的始祖‘棄’,也就是‘后稷’,后稷與南方的‘后土’,合為社稷二神。

    我猜測,注意是猜測!假設炎帝曾佔領‘山東’,那麼炎帝族裔後來散落遷徙各地,周人就從泰山遷徙到了關中。

    甲骨文裡,周是個地名,武乙時期曾伐了一個周方國,那個周不是後來的姬周。

    姬周是因太王所居周塬,因號曰周。在遷徙岐山周塬之前,姬姓部落名稱為“豳”。

    所以不變的只有姓,氏族名其實是經常變的。

    某姓部落,佔據了某地,就會繼承當地的‘氏’,相當於繼承了‘爵位’似的。猶如哈布斯堡既是西班牙國王,也是奧地利國王,既是神聖羅馬的皇帝,也是荷蘭大公……

    中華也是一樣的情況,地名與氏族往往又構成一對多的關係,這是因為同一個地區往往會在不同時期歸屬於不同部族。

    例如齊地,自少皞時代至戰國,歷經了數個主人。

    《左傳》有:“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大公因之。”

    爽鳩氏——季萴——逢伯陵——蒲姑氏——呂尚,而後屬於田氏。而在這些部族的統治時期,很可能也都稱之為“齊”,至少商代是稱之為“齊”的,故《山海經》有“北齊之國”,而殷墟甲骨卜辭也有關於“齊”的記載。

    顯然,無論是姜齊還是田齊,這個“齊”都是繼承來的。秦漢之後,仍有多個政權以“齊”為國號,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是普遍存在的,這其實是一個傳統,屬於部族間的文化傳承,故而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個國號。

    這就是為什麼,黃帝、炎帝名號那麼多,他們才是真的屬於征服者。

    初代黃帝可能只是有熊國君,後來某一代佔據了軒轅氏的領地,把‘古軒轅氏’滅亡了,就叫軒轅氏了。

    炎帝更猛,歷史悠久漫長,神農氏、魁隗氏、連山氏、烈山氏、朱襄氏……他的後裔還有祝融、共工、后土、夸父……

    我有一篇番外,說炎帝是神農氏,很多本章說跟我科普,說神農氏和炎帝不是一個人。

    我當然知道不是一個人。

    《史記·五帝本紀》先是提及神農世衰,神農氏弗能徵,而後又提及炎帝欲侵陵諸侯。

    若是一人,完全自相矛盾了。弗能徵,就是說神農氏沒有能力征伐,而炎帝侵陵諸侯,就是說他到處打別的部落。

    神農氏和炎帝,不僅不是同一個人,它甚至都不是同一類稱號。

    炎帝是同一家人世代承襲的‘巫王稱號’,神農氏則是‘地區稱號’,或者國號,王朝名號。

    ‘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指的是上古伏羲氏統治天下,傳到某一代沒落了,神農氏崛起稱霸天下。

    所以才有所謂‘神農世衰’,這裡是神農之世,指這個政權的世系衰落了。

    故而才有炎帝,奪得了神農世系。封禪那裡也寫了,先是伏羲封禪,然後神農封禪,隨後就是炎帝封禪,再後為黃帝封禪。

    這就是四個政權的王朝興衰。

    說炎帝是神農氏,也沒有問題,某一代炎帝他應該是全盤接收了神農氏的土地與人民,把前者徹底滅亡了。

    這就是為何,姜姓部族明明來自於‘羌族’,我卻把他解讀到泰山,便是姜姓部族屬於強勢文化,曾佔據過山·東。山海經裡寫了‘炎帝之女娃,遊於東海’,這就不是個只困守於西部的部落。

    周人先是炎帝的小弟叫崑崙,後來西遷改叫豳,再後來又佔據了周塬改叫周。

    而山海圖,可能是周人內部的巫史記錄,至少其中一部分是,所以存在周王室的藏書中。

    很多人都看了,陸續有人把它文字描述下來,到了戰國時,這才成書。

    如此一來,西王母是誰,也就很明顯了,她就是周人的老祖母‘姜嫄’,某一代炎帝的親戚,周人始祖‘后稷’的母親。

    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司天厲及五殘。也就是司掌‘天厲星’和‘五殘星’,這是死後封神了。

    神職雖然不咋地,和太陽神羲和,北極神禺強,南極神祝融等大神相比,就是個小天神。

    可這樣的小天神,卻在山海經裡鼎鼎有名,著重描述,並從周朝開始神化,地位莫名的很高。

    如果山海圖是周人畫的,那就說得通了……對於自己的崑崙墟,和始祖王母,那當然描述得詳細。

    尤其是這個稱呼‘西王母’。

    有一種說法是,商人的始祖母簡狄,被叫做東母。周人的始祖母姜嫄,被叫做西母。

    山海經戰國成書,當時王還是周人,稱姜嫄為西王母,是合理的。

    這裡就要吐槽一下《穆天子傳》這本書了,晉朝發掘出來的竹書之一,據說是戰國末期魏國人寫的。

    只能說……太騷!周穆王巡訪崑崙,會西王母,飲酒作樂……如果真是魏國人寫的……那真是禮崩樂壞到極致。

    不要說不可能這麼編排,是可能的。因為竹書裡編排上古先王的記載,太多了,當時魏王已經稱王了,誰還理周王啊。

    堯放死,舜幽囚,這都是魏國竹書寫的,整本竹書紀年,看下來完全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古如此’。這基本是給稱王背書了。

    竹書紀年可以信,看起來好像很符合人性,但也不能全信,僅供參考。

    當然,這一切都是猜測,我只是比較傾向於這個猜測,山海經是周人的巫史圖,而周人歷史淵源很古老,只不過在上古並不顯赫罷了,屬於跟著大佬混的。

    這也是為何,山海經沒有著重描述東南的少昊之國,明明這是在後來被大書特書的百鳥文明。

    ……

    這篇番外,主要是闢謠一下我以前的腦洞。

    省的有些年輕人,真信了……

    沒有外星人,沒有史前文明。中華文明就是上古無數星羅密佈的石器文化融合而成。

    從石器到銅器,再到青銅器,有非常清晰的發展脈絡和考古深度,並沒有什麼未解之謎,只要認真關注田野考古就知道了。

    所有腦洞,都是為小說服務。

    我在非人裡還寫過應龍是上下埃及圖騰合一呢,但我在腦洞裡又寫埃及文物大量造假。之後我寫藍白社,又寫了史前文明,上古叛逆者。再到信息全知者,又來了外星人創造論。

    難道我精神分裂?不是的,只是在我的腦洞中,每個地球的歷史是不一樣的。

    獨立思考才是重點,我在非人寫古埃及應龍軍隊,到東方幫忙統一部落,可我也寫了東方有獨特的文化驕傲,一定要把鷹蛇稱為應龍,反包容了埃及文化,最終古埃及沒落,而東方連綿堅韌。

    藍白社的叛逆者更不用說了,伱只是神?我可是人!再到對墨家思想的魔改,禽滑釐失蹤建立小兄弟會,我寫的是收容思想的興衰發展。

    信息全知者獨立思考的地方就更多了,蜥蜴人陰謀論,明明是邪惡的,但我認為這是西方文化導致的,並考慮到光明會怎麼可能任由輿論?所以我寫光明會幕後不是蜥蜴人,恰恰相反,蜥蜴人是被奴役的天龍人。

    我取某一種理論,並不是我真的信這個理論,我堅信的永遠是一些文化內核的東西。

    那是融合在骨血靈魂中,是一種‘道’。

    無論上古到底長什麼樣,我們文明講的道理源遠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