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君 作品

第118章 煨灶貓討珍珠

    到了立春這日,張知魚天不亮就起了床,讓阮氏給大家化妝,雖然她見識過很多化妝術,但著實沒這手藝,就是梅娘化得都比她好多了。

    阮氏自己手藝也一般,但她有會化妝的丫頭,這丫頭叫青珠,生得圓圓臉兒,腦子很有些靈光。

    張知魚將故事一說,她點點頭刷刷兩下就畫了個觀音妝出來。

    阮氏自己瞧著兒子都捂著心口喊:“孃的好女兒又回來了。”上次這孩子在家穿得這般漂亮已經是七歲的事兒了,可叫她想壞了。

    等得幾人化好了妝,換好了衣裳,大夥兒還給顧慈帶了帽子不叫花妞瞧了去。

    迎送春神不獨獨屬於富貴人家,所以架子是搭在春河的,有花船上搭了臺子,所有的灶火隊都抽籤輪番划船登場。

    這會兒還沒開始迎春神,但橋上已經有戲臺子唱開了,俗話說“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蘇州大大小小的節日,最不能少的就是戲,開場,必然是戲。

    等唱完了戲,南水縣的灶火隊就要出來亮相了,竹枝巷子抽到抽到的是中間的籤兒,大家便先站在後頭瞧樂子。

    河面這會兒到處都擠滿了人。

    灶火隊大多數都是平民百姓組建的,有錢人家都是請歌姬壓軸,但張知魚覺得這些民間的表演才是迎送春神的精華。

    大家都生機勃勃,各種各樣的鬼怪圍繞著仙女天神,還有穿著胡服赤腳的大漢,邊打鼓邊跳舞。

    少女戴著透額羅,唱著漁歌,簇擁著神光瀲灩的春神出場。

    穿著緋紅官服,帶著金腰帶,扮作高官的人從船上出來,頭上簪滿了春日的花兒,周圍的女娘便圍著這個人輕歌曼舞,唱著採蓮曲。

    這些都是大人們看的,但裡頭最多的可是大大小小的蘿蔔頭。

    張知魚對顧慈很有信心,但實際上顧慈出賣美色也沒討著什麼好,都離得有些遠,臉上又畫得烏七八糟,便是他自己都認不出自己的樣子了。

    但大家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臺上笛聲悠揚,年輕的道長身負長劍,眉心緊緊皺起,忽然他見到一處山腳下佛光與妖氣交纏在一起。

    十七八歲的凡人少女正拿著鋤頭挖地,周圍躺著的是她被山精野怪掏心而亡的爹孃。

    道長見凡人似有修成正果的慧根,待幾劍殺了沾過人血的山精妖怪,便親自教她學佛。

    凡人性子頑劣,今日學了明日便忘,但她其實是菩薩轉世歷劫,原本在山腳下凡人會因為沒有人為她報仇,從而自己走上學佛之路,但有了道長後,她失去了成佛的機會。

    西天只有再創造機會讓她承受剜心之痛。

    道長法力高深,從種種蛛絲馬跡中猜出了自己就是凡人的佛陀劫,但修行不易,轉世重修的菩薩只有一次可以證道的機會。

    道長神色堅毅:“如果你想修成正果,粉身碎骨我也助你,但若你不願,就是打上三十三重天,我也會將你帶回來。”

    凡人動了凡心,西天大驚失色,不忍看到她萬萬年的修行毀於一旦,便在事情還未成定局之前將人抓了回來,企圖抹去凡人的記憶再為她重塑人身,躲過天道法眼。

    道長果然孤身提劍,一路打到了佛祖座下,將凡人帶回了人間。

    道長雪白的道袍被血染得火紅,凡人忽然意識到,道長在佛祖座下就已經死了,是他殘破軀體裡留下的本能帶著凡人回到了初遇的山腳。

    難怪他們這麼容易就回來了,因為佛陀劫已經大成,西天根本不用攔人了。

    只有修得正果才能救回道長。

    只有真佛才能有扭轉輪迴的力量。

    凡人雙手合十,背後緩緩升起一輪光華大振的佛光。

    她感到凡人的情緒正在離開離開自己,便對著身軀漸熱的道長長長一嘆。

    只要你念念不忘,回首就是靈山。原來,你就是我的靈山。

    古怪的鬼神繞著凡人跳舞,等妖群散開,凡人雙手合十,已經成了滿目慈悲的菩薩,周圍是渺渺的佛音。

    眾人看得眼珠子都轉不動了,等船都要開走了,才紛紛回過神朝上頭丟花丟果兒,張知魚還揀到一個啃了一口的春桃。

    這出《佛陀劫》毫無意外地拔得頭籌。

    花妞和牛哥兒回過神給隔壁隊合夥坑了,鼻子都氣歪了。

    張知魚捧著銀子,對著夏姐兒和小猢猻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兒。

    這會兒大夥的衣裳還沒換,魚姐兒還梳著道髻,穿著道袍。

    顧慈看著她,不免想起想著戲中種種,頓時心如鼓錘,連臉都紅了。

    滿園春色怎比得上他人比花嬌。

    顧慈捂住心口大喊:“小魚,我不成了——”

    張知魚大驚失色,忙用自制的聽診器靠著他胸聽了半天,也失聲道:“我竟然為了二十兩銀子,讓你受傷了。”

    顧慈傷心道:“我難不成要換心才能活得了?”

    張知魚素來是個堅強的大夫,從地上爬起來就要往外走,道:“你別怕,我這就去保和堂,讓我師父和大夥兒給你三師會診。”

    顧慈倒在地上,手捂著胸口,跟被撐開肚皮曬乾的鹹魚似的,點點委屈道:“我在這兒等你。”

    在外頭偷聽的張阿公鬍子都給自個兒揪掉幾根。

    這煨灶貓的膽子比蘿蔔都大,這是什麼?

    這是臭貓上他們家討珍珠來了!

    張阿公面色一沉,走進去道:“這病不用找別人,阿公會治。”

    顧慈給張阿公連著灌了幾日黃連水,一連半月都不敢往張家湊,眾人的快樂窩已經從張家轉到了顧家。

    阮氏聽兒子說得幾回,問,“你跟魚姐兒說什麼了?”

    怪就怪在這兒,顧慈雙目圓瞪道:“我什麼也沒說。”

    婆子就笑:“我的娘子,雄鳥跳怪舞,慈姑這是給魚姐兒扎針扎通竅了。”

    阮氏驚疑不定:“這不大可能吧。”

    但想著二人的年歲,心裡也漸漸留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