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 作品

第五章 指婚




    性子與趙昌的描述截然不同,康熙卻並不覺得意外。



    有其父必有其女,這樣聰慧伶俐的丫頭才是齊錫的閨女,之前宮裡見的跟木頭樁子似的,低眉順眼的,讓人記不住。



    父母吃齋拜佛求來的孩子,怎麼嬌寵都是應該的,難得沒有慣壞,凡事都守著規矩律法。



    “生辰好,當是個有福氣的孩子!”



    康熙放下名冊,望向趙昌,面上帶了鄭重:“董鄂氏真不曉得九阿哥身份?”



    趙昌將自己知曉的想了一遍,搖頭道:“當是不知……桂丹之母出身內務府高麗佐領金氏,九爺對外自稱‘金二爺’,冒的應是金家身份……”



    康熙神色稍緩,看著冊子,陷入沉思。



    *



    都統府,舒舒已經簡單梳洗,換了家常衣裳,在書房做了記錄。



    又長了見識,參與了一樁民事訴訟案,律法確實能保全財產,至於人情與權勢會不會干涉律法?



    或許地方上好徇私,在京城天子腳下,御史盯著,到底清明許多。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從三年前記憶覺醒,舒舒就常記錄些生活隨筆。



    實在是後世所知的歷史,與真正的歷史略有偏差。



    不說別的,就說眼下這旗人女子裝扮,壓根就不是後世影視劇裡展示的“兩把頭”與“大拉翅”,而是一種編髮盤頭,已婚盤單髻,未婚盤雙髻,也不是滿頭金銀,只有出去見客的時才點綴一二。



    不過隨著天下太平,康熙推崇儒學,八旗也開始漢化,年輕一輩裝扮開始偏向奢華,飾品比老一輩豐富。



    齊錫與覺羅氏都是疼姑娘的,自然不肯少了舒舒的。



    從舒舒留頭之前,首飾就預備了好幾匣子,從她十歲開始留頭後也逐年在增加。還有兩匣子的宮花,絨花、絹花、紗花都是時興什麼就備什麼。舒舒不習慣這些,在家從來不用,只出門時戴上一兩件不顯失禮。



    午飯過後,舒舒如常小憩。等她醒來,小椿從前院回來,帶了管事拿回來的結案文書。



    舒舒看著上面寫的賠償,只覺得神清氣爽,離茶園似乎更近一步,正想去跟額涅分享戰績,就有正房的丫鬟過來傳話,覺羅氏傳召。



    等到舒舒趕到正房,見到覺羅氏,聽了幾句,卻是如遭雷擊:“什麼,指給九阿哥為嫡福晉?!”



    九阿哥福晉不是“都統董鄂七十之女”?



    自己的阿瑪叫齊錫,不是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