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長 作品

0088 民生艱苦

    陳景恪深吸口氣,提起筆寫下了兩個大字:憫農。

    前面已經說過,他會背的古詩詞不是很多,適合眼下情況的就更少了。

    總不能給他們寫國破山河在吧,想來想去憫農最合適,主要是給李治看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兩首小學課本上的詩他一氣呵成,因為融入了感情在沒有沐浴靜心的情況下,寫出了十成的水平。

    看完這兩首詩,兄妹兩個都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兒李明達才開口說話,她沒有誇字寫的好,也沒有點評詩的好壞,而是問道:

    “百姓真的這般苦嗎?”

    陳景恪肯定的道:“百姓只會比詩文裡過的更苦。”

    李明達再次沉默,臉上的表情也變得低落起來。

    李治忍不住安慰道:“詩文裡說的是前朝,在耶耶治下大唐國泰民安,百姓的日子沒有這麼苦了。”

    李明達期盼的道:“真的嗎?”

    “真的。”李治一邊點頭,一邊給陳景恪使了個眼色。

    陳景恪猶豫了,他也想說百姓過的好。可穿越後他在底層生活了十幾年,知道百姓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或許比前朝要好一點,但也只是一點而已。

    最終他還是沒有辦法昧下良心,深吸口氣提筆又寫下了一首詞: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

    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詞這種文體很早就存在了,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被人重視,直到宋朝才發展到巔峰。

    “這首詞是幾個月前我來長安路過潼關時所寫……聖人治下百姓的日子確實好過了許多,但也只是從原來的朝不保夕,變成了當牛做馬。”

    李明達捂住胸口,眼眶都溼潤了,道:“原來百姓如此苦嗎。”

    李治臉色很難看,卻沒有指責什麼,而是看著這首詞不知道在想什麼。

    李明達吸了吸鼻子,道:“醫師你從小就生活在民間,能給我講講民間的生活嗎?”

    陳景恪看了李治一眼,徵求他的意見。

    李治微微頷首道:“我也想知道真實的民間和奏摺上的民間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