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長 作品

0189 和藥王的見面


 李明達眉頭微蹙,道:“建書院?和國子六學一樣嗎?”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一樣也不一樣。”


 他就把後世常見的書院模式詳細的講述了一遍。


 我們所熟知的學院制度,其實是從五代十國時期才出現的。


 那時候大儒為了躲避戰亂紛紛到深山隱居,有些大儒無聊就想開山授徒。


 想入學的人多了,就想出了考核入學的辦法。


 後來學生還是太多,一兩個人根本就教不過來,就邀請別的大儒一起授課。


 於是書院正式誕生了。


 也就是說,在唐朝還沒有我們說熟知的那種書院。


 孔夫子首開私學,不問出身門地把學問教給所有人。


 在之後的一千五百年間,教學工作一直是以私學形式展開的,沒有專門的書院。


 所謂的私學是什麼樣的呢?


 一種是蒙學階段,世家豪強地方士紳建立的,專門教導自家子弟的地方,這種私學一般不招收外族子弟。


 平民寒門子弟想讀書識字怎麼辦?要麼單獨出錢請先生,要麼自家有人識字讓他教。


 當然還有一種是部分讀書人在自家開學堂,招收三五個學童授課。


 學生只要交錢就可以過來學習,基本沒有什麼門檻。


 等到這些學童長大了,或者先生能教的都教完了怎麼辦?


 世家豪強子弟無所謂,想深造自有家族名師教導。


 也可以拜在別的大儒門下,反正門路很多。


 最難的還是平民寒門子弟,他們要麼放棄學業,要麼拋下一切四處拜訪名師。


 名師不是那麼好拜的。


 前面說過,士族靠壟斷學問掌握了選官門路,怎麼可能輕易的收平民寒門弟子為徒?


 除非這個平民子弟是百年千年一遇的天才,否則是沒有機會得到進一步進學機會的。


 在這種情況下,平民子弟拿什麼和士族權貴子弟競爭?


 所以有唐一朝的選官,科舉制都是士族權貴的玩具罷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唐末。


 直到宋朝科舉制才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


 科舉制在宋朝大興,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黃巢朱溫把世家貴族送進了墳墓,宋朝皇權一家獨大。


 第二個原因就是書院的出現培養了足夠的讀書人。


 前面已經說過,五代十國時期出現了我們熟悉的書院體系。


 不問出身門地,只看學問招收學生,由大儒統一授課。


 孔夫子開創私學一千五百年後,學問的大門徹底向天下所有人打開。


 宋朝建立之後書院制度發揚光大。


 接受過教育的人多了,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也會跟著變多。


 鄉間到處都是讀書人建立的學堂,縣一級有國家建立的縣學。


 優秀的學子可以通過考核進入縣學接受系統教育,縣學之上還有府學。


 如果考不上也沒關係,還有名師大儒創辦的民間書院可供讀書。


 當然,也要通過考核才能進入。


 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問津書院等知名書院,其地位不亞於現代的大學。


 可以說遍佈天下的書院和科舉制相輔相成,形成了中國獨有的人才選拔制度。


 也徹底奠定了中國由知識掌握政權的格局。


 後世的歷史研究把掌握政權的群體分為三類:貴族、財富和知識。


 貴族掌握政權時期,在中國是先秦時代,在西方則是整個古代史全部由貴族掌握權力。


 新時期貴族制被取消,新的掌權群體誕生。


 西方的政權被掌握了財富的人所掌控,但財富是可以傳承的,說白了就是另類的貴族掌權。


 美帝口口聲聲說把總統裝進了籠子,表明自己法制。


 但他們不敢說的是,籠子的鑰匙掌握在有錢人手裡。


 扶桑大棒子等國也差不多,古代的貴族搖身一變成為了新時期的財團,繼續掌控著國家的大權。


 而中國走上了和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不一樣的道路,知識掌權。


 從漢朝開始權力就掌握在了知識階層手裡。


 到了宋朝這個格局徹底形成,貴族世家徹底被掃進了垃圾堆。


 至於有錢人……單純的有錢人是被鄙夷的對象,連穿絲綢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