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蝦蟹 作品

第1639章改觀

    郝力群也很敏銳的注意到了,在談話中陳英祿較少談及到他的搭檔--市長何照成,相反,無論是市委副書記譚立峰還是幾名副市長,他都多有提及,這也是一個信號。

    何照成給郝力群的印象並不深,這個人中規中矩,並沒有多少出彩之處,但是往往這種性格的角色卻充斥於幹部隊伍中,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如果能再有一些機緣和關係,一般說來,也能在仕途上穩步前進。

    不過,在郝力群看來,也許兩三年前的懷慶需要一個這樣的市長來平衡協調,但是,現在卻需要考慮誰在市長這個位置上更合適。

    從陳英祿的語意中也能看出,何照成在懷慶並沒有真正發揮出一個市長的作用,他在某個時段是很合格的市長,但是過了這個時段,當局勢發生變化、一個市的中心工作發生了變化之後,何照成並沒有跟上節拍,他有些落伍了。

    何照成無疑不太合適了,但是誰既能協助陳英祿穩定懷慶大局,同時又能帶動懷慶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

    譚立峰?葉慶泉?還是從建陽、綿州,亦或是省直機關裡調派一個人去?

    陳英祿同樣在小心的觀察著郝力群的神色變化。

    郝力群對自己提出的工作思路看來還是滿意的,電子產業和機械工業兩條腿走路,不可偏廢,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區縣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尤其是以私營企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創造就業,消化城鎮和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則要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城郊現代生態農業和農村副業發展,從另外一條渠道來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來源。

    農業這一塊有些虛了一點,但是怎樣改善農業產業結構,怎樣從根本性的來實現農業的轉型,怎樣實現農民剩餘勞動力的最大價值化,這三點在懷慶市委、市政府的幾次工作聯席會議上討論,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

    有些意見方向是好的,比如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短時間、甚至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看到效果,有些意見則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型,比如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受外界市場因素影響太大,一遇上經濟氣候發生變化,就有可能血本無歸,風險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