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墮 作品

第2260章 立言

    他也沒打算硬扛,而是明智知機的見好就收,立刻龜縮了起來;好在他不追求王座後,一些道境也不再窮追猛打,等他把道境完全收縮起來時,也就沒人再來針對他。

    畢竟,修士們連這人是誰都不知道,又何必平白樹敵於死呢?

    李績感覺很滿意,還好,這些傢伙如果再不依不饒的,他這雷霆道還真就承受不住,非得變回太極道境不可。

    於是又重歸之前那種看人爭奪的狀態,也在這種狀態中衡量比較和他人之間的差距,觀察這些所謂的新創大道有哪些可取之處,

    三人行,必有我師,四十餘人一同行走,遍地都是老師。

    這樣觀察下去,他發現,這些所謂的新創大道,其實也沒新到翻天覆地的地步,至多是讓人眼前一亮,如此而已。

    新創一道談何容易,修士們的創新也無非是基於三十六個先天大道,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重,不同的理解,再融合進一些其他大道的東西,捏合成的各種各樣的怪模樣。

    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大道也是同樣如此,抄來抄去的,其實也脫不開那些成=熟的範疇。

    高明點的就抄的隱蔽些,拙劣點的就根本是原封不動;李績倒不是看不起其他人,輪到他自己自創大道,也會是一個德性,好不到哪裡去!

    他能怎麼自創?無非就是把自己熟悉的那些道境東補西湊的捏合在一起,真自創的話,方案都有無數種,結果就是,哪種都可以,哪種都不是他心目中的最強!

    這也是他放棄自創,一直苦苦追尋先天大道的原因之一;他很自信,但真的還沒自信到認為自己可以和開天闢地人物相提並論的地步,自信過了頭就是狂妄,這一點他心知肚明。

    過了月餘,當眾人已經漸漸把瘟疫道的震撼漸漸忘去,又重新開始了他們的互相爭奪排序時,輪換中,一個聖母大道佔住了主位,

    聖母大道,是托胎於功德,造化兩種先天大道的一種衍生變化,毫無疑問,施展者是個坤修,很少見的把佛門功德和道家造化捏合到了一起,很出色,但其中卻有些生硬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