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墮 作品

第2075章 佛國

    另一方面,便是引進了競爭機制,文武之爭是方向之爭;寺與寺之間則是生存之爭,是鼓勵遍佈佛國的寺院在佛途上你追我趕,百花爭豔的辦法。

    當然,並不是真的涉及生死,而是確定各寺院在這片佛國土地上的地位。

    寺院是分等級的,在正常的世界中這當然有些不可思議,很難做到公正公平,各種勢力影響的人為因素都可能破壞這種紙上談兵;但在一個私人構築的理想佛國中,這樣的不可能就變成了可能。

    因為偉力者真靈築就的規則,在這裡會得到不折不扣的實行,這可能也是那位佛門偉力者的心願,在現實世界中他做不到,就在自己的理想佛國中構建,完善;並認為這才是完美的佛門世界,是終將有一天會達到的終極形態!

    李績來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理想佛國,他的摧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並不需要個人多大的能力,而是從制度上摧毀它;當然,適當的個人能力也是達到目的的重要保證。

    在這位偉力者的構建中,整個靈山佛國分為五個等級,從低到高是:廟,寺,剎,宮,靈山。

    廟,是佛國最普遍,最低等,遍佈鄉野的存在,哪怕一個偏僻的荒村,幾戶人家,可能也有這麼一個小廟,承繼人們信仰的力量。

    有牆擋風,有頂遮雨,有僧唸經,有佛泥身……一間土房,就可以是一座廟!

    當然,這是極少數實在偏遠的地方,絕大部分在佛教眾的合力之下,一座簡單的廟宇形態還是能夠搭建出來的。

    廟的格局就是這樣,裡面的僧人,幾個,數十不等,很少有比丘羅漢出現,也沒資格為廣大信徒法事超渡;他們更像是一群自願把生命獻給莊嚴的佛教事業的奉獻者,不求得到,不求名利,靜心念佛。

    靈山,對廟這樣的存在基本上是不聞不問的,也沒有特別的幫助。

    比廟高一等的就是寺!

    就像佛隱寺。寺院已經具備了向周圍輸送佛教信養的權利,靈山也會對這樣層次的基層單位進行技術支持,也有資格為廣大的佛教信徒們提供特色服務,當然,是法會之類的正經服務,而不是一根那種單獨的特色-服務。